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学者

黄贵权

时间:2017/3/13 11:36:22|点击数:

  黄贵权,法名盘云翼,男,瑶族,1967年9月生,云南省广南县人,研究员,民革党员,瑶传道教道人,中共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民革云南省委理论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民族学会瑶族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云南省民族学会、云南省宗教学会、广西瑶学学会理事。曾就读于广南县一中、中央民族学院附中、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89年6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言学专业,1989年7月至今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瑶学研究工作,其间,1990年5月至1991年5月在河口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锻炼,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在中央民族大学访学。迄今主持、参与承担境内外研究、行动项目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1项,发表论文、研究报告60余篇,出版编著1部、专著3部,在瑶族语言文字、宗教社会、古籍文献、资源管理、生态文化、瑶族医药等众多研究领域均有所建树。

  他精通瑶族语言(金门方言)、壮族语言(北部方言、侬语),接受过系统的语言学、文字学训练,并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他治学严谨,长期坚持田野工作,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在与境内外相关机构、学者的合作中,秉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的原则,在努力学习、消化相关学科前沿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能较好地把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科研工作踏实,杜绝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式的学术研究,杜绝陷入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泥沼而不能自拔,因而,他的科研成果接地气,得到了学术界同行较广泛认可,尤其是得到了广大瑶族干部、知识分子和群众的广泛认可。

  他有较深厚的民族学和人类学基础理论的功底,并了解相关学科前沿理论、方法。他题为《亲属理论回顾和亲属称谓的田野调查方法》(2013年)的讲座,系统梳理了被称为民族学和人类学基础修养的亲属理论、方法之脉络。他的编著《瑶文化研究》(1994年)和专著《靛村瑶族》(2003年)、《瑶族志:香碗》(2009年)、《跨境而居的瑶族》(2017年)是对瑶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社会历史、经济生产、节日习俗等各个方面开展综合研究的成果。其中,《靛村瑶族》也对亲属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实践。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第十四次(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的《瑶族志:香碗》还在民族、族群概念及民族认同、族群认同理论、人观理论以及宗教学的神圣理论等方面均有所探索,并对瑶传道教、瑶族社会、瑶族医药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较深刻描述、解读。《跨境而居的瑶族》则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较深入地描绘了国内外瑶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状况,是非专业人士了解瑶族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他有关瑶传道教和瑶族社会历史的论文、研究报告主要有《瑶族度戒是瑶族男性成年礼说异议》(1994年)、《云南蓝靛瑶的命名法研究》(1994年)、《云南蓝靛瑶巫术初探》(1994年)、《云南蓝靛瑶民俗中的百越文化因素探析》(1994年)、《盘瓠文化与瑶族文化关系简论》(1994年)、《瑶族<开山歌>与曲子词<苏幕遮>比较研究》(1995年)、《简述蓝靛瑶道教的经籍和唱经》(1997年)、《云南蓝靛瑶婚姻制度的演变》(1997年)、《蓝靛瑶度戒面具漫谈》(1998年)、《宗教信仰与蓝靛瑶社区精神文明建设》(2001年)、《蓝靛瑶的“花”、“斗”人观——那洪村蓝靛瑶诞生、翁花、要斗和度师礼仪的调查与研究》(2003年)、《社会变迁中草果山村勉瑶的社区组织与村社管理》(2004年)、《文山州瑶族文字古籍》(2009年)、《瑶传道教若干问题管见》(2017年)等。

  他有关瑶族语言文字的论文、研究报告主要有《瑶族的书面语及其文字初探》(1990年)、《云南瑶族“布努[pu55za11]”语研究》(1991年)、《广南县那洪村瑶族门话的语音系统》(1994年)、《云南瑶族语言和文化变迁》(1997年)、《民族语文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1998年)、《瑶族对汉字和道教的吸收与改造》(1999年)、《方块瑶文》(1999年)等,并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中华字库”工程第18包的“方块瑶文”部分。。

  他有关瑶族生态文化、资源管理、林地权属等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主要有《滇东南区村社林业管理》(1996年)、《谁是森林的破坏者——云南省广南县那洪村蓝靛瑶山地农林生态系统研究》(2001年)、 (《中国云南省广南县革郎村蓝靛瑶的林地权属和森林资源管理》)(2003年)、《蓝靛瑶的生态文化和村社可持续发展》(2004年)、《蓝靛瑶的游居与地权的变迁——云南省广南县坡来村、那洪村的研究》(2006年)。

  他有关壮学、贫困、瑶族民间教育、瑶族文化保护等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主要有《广南壮族时令节日文化》(1993年)、《广南县壮族布央人社会历史和语言调查》(1995年)、《阿峨新寨侬人稻作文化中的山林保护》(2004年)、《广南县脱贫与实现小康特点和途径研究》(1999年)、《瑶族的“脱贫”观念与实践——以红河南岸矮山区两个温饱示范村为例》(2006年)、《蓝靛瑶民歌浅述》(1990年)、《论瑶族文化的“汉化”特质与教育特征》(2001年)、《最后一塘蓝靛——云南蓝靛瑶的制靛技术、蓝靛文化及其传承和保护》(2008年)、《金秀瑶族文化在瑶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等。

  他与智库相关的论文、研究报告主要有《以掌握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我国公民享受少数民族优惠政策重要依据的建议》(云南省政协“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恳谈会特约稿,被作为单行本的2010年5月27日《云南政协信息》第74期,供云南省相关领导参阅)、《关于我省“十二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的调研报告》(参与完成的2010年云南省政协重点调研课题调研报告)、《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现状、对策之管见》(2014年)等。

  由于他本人即是瑶传道教的圈内人士,再加上近30年来他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工作,因而在他所取得的较丰硕科研成果中,比较突出的是他在瑶传道教研究以及基于瑶传道教的方块瑶文和方块瑶文古籍文献的研究方面,这使他成为当前国际瑶学界可以为我国争取学术话语权的为数很少的学者之一。譬如,“方块瑶文”的概念就是他提出来,并进行了研究,然后才被国内外瑶学界逐渐认可的。再譬如,在深入、系统地研究瑶传道教方面,他也是主要开创者之一。由于他在瑶学研究方面有较为卓越的贡献,对云南省瑶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关键的作用,也由于他为推动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而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并力所能及地直接参与到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的实际行动中,譬如,1990年代初他的一位外国朋友曾从国外找到小额赠款为农村群众修建小水电站等,也有一定的社会贡献和社会影响,因而,一些老一辈国内外瑶学研究学者和许多瑶族干部、群众,把他称为“瑶族的宝贝”。

来源/作者:黄贵权/民族学所 责任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