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钱素华、任仕暄:党的领导是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时间:2025/5/9 9:19:17|点击数:

  作者:钱素华 任仕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民族地区同全国一起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成就、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我们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促进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

  一、党的领导是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边疆和民族工作,始终从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谋划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全面加强党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边疆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把牢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认真谋划、稳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第一,从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环境看,党的领导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行为,为边疆民族地区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领导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有效应对边疆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安全问题等,确保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第二,从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方向道路看,党的领导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指明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放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制定了一系列符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的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等,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中,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

  第三,从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组织动员看,党的领导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基层党员是党在边疆民族地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保证,党组织和党员能够有效领导边疆各族群众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形成强大合力。党组织通过选派和培养民族干部的方式,培养了熟悉民族地区情况、热爱民族工作的优秀干部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带领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

  第四,从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制度基础看,党的领导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很好地解决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问题,党的领导保障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实施,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党在边疆民族地区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党的领导是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生态改善和人民幸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党的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从封闭走向前沿,发展模式逐步打破资源依赖的格局走向了产业多元化,在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跨越式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一,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角度看,党中央通过制定特殊的支持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促进发展。如“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为边疆民族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推动了边疆民族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财政转移支付、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等,有效改善了发展条件,为边疆民族地区注入发展动力。

  第二,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角度看,国家不断补齐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在党的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民航、公路、铁路网络不断完善,促进了区域内外互联互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缩小了边疆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系角度看,在党的政策引导下,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旅游业、农牧业、清洁能源等,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体系。党中央高度重视边疆地区的生态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第四,从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角度看,在党的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巩固了民族团结的社会基础。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五,从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角度看,在党的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宣传和践行,使得边疆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繁荣与精神引领增强发展软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是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边疆民族地区才能嵌入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归根到底是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边疆民族地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党的领导下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党的领导下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在党的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边疆和民族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序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

  【作者分别系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