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访谈 > 访谈

陈利君:建设中国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构想

时间:2013/5/28 9:55:01|点击数:

 

  摘要: 目前正是建设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大好时期应趁势而上,进一步提高建设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认识,统筹规划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建设,加快中国连接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做强做大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培养一批国际物流人才,加快口岸建设,实施大通关,建设面向南亚的国际物流信息网络,努力提高与南亚的对外贸易规模。

  关键词:云南;物流基地;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F752.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8691( 2008) 05—0111—06

 

  现代物流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的“第三利润源”。近年来,中国及云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中国全方位开放初步形成,云南凭借良好的地缘优势,正成为中国面向南亚开放的前沿,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日益扩大,这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创造了条件。但当前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如何克服困难,趁势而上,积极打造中国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以加速推进中国及云南省与南亚的经贸合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建设中国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战略意义

  现代物流业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它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运输,更是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目的是对有形的物质活动进行一种新的组织安排,提高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国际物流业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联系程度的重要标志。国际物流业的发展不仅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实际利益,而且对扩大经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维护边疆安全等也有积极作用。云南是中国走向南亚的前沿,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也将对中国及云南省各方面带来积极影响,其战略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开放程度。一般说来,经济越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水平越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水平越高,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水平越高。由于现代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联系紧密,推进其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实现社会再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降低社会资源配置成本,而且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运行机制的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因此,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或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云南对物流业特别是国际物流业不够重视,制约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但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物流业的作用和地位迅速上升,如果此时不加快发展,必然会对全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很大制约。同时,也浪费了云南良好的区位优势。因此,云南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尤其是要重视中国面向南亚的国际物流基地建设。

 

  2. 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保持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现代物流业在传统物流基础上,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使物流手段多样化,既延伸了传统物流的功能,又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准确率,同时还带动了运输、仓储、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全省各个产业和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都大有好处。

  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既能充分发挥云南的地缘优势,又能带动更多产业发展,从而形成更大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这对云南把物流业培育为新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极。

 

  3. 有利于深化与南亚的经贸合作。

  目前云南与南亚国家经贸合作规模和水平都很有限

  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不畅,物流业发展水平滞后。而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节省交易费用、时间和空间,提高物流速度,使交易双方更加贴近市场,开展更专业的工作。同时,现代物流业还会促进交通基础设施、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流通加工业等的发展,加快货物流动和人员交往。因此,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有利于推进云南与南亚的经贸合作。

 

  4. 有利于开拓南亚市场。

  南亚是世界新兴的大市场。近年来,南亚经济发展很快,2006 年经济增长率达8.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增加,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但相对中国及云南来说,其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为中国及云南开拓南亚市场创造了条件。而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通过现代运输手段直接向南亚国家出口中国及云南的产品,既降低了运输成本,又缩短了交易时间,加快了产业转移步伐,这有利于提升中国及云南的产品在南亚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占领更大的南亚市场,并为国内产业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5. 有利于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南亚是中国的周边国家。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周边外交方针政策的情况下,积极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推进中国与南亚的经贸合作,既体现了中央的精神,也是搞好周边外交的具体体现。而且,建设面向南亚的现代物流基地,有利于沟通中国及南亚两大市场,使双方的产品互通有无,形成优势互补,这有利于促进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彼此的福利,推进民间友好往来,并形成“双赢”的格局。因此,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相互扩大经济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推进中国与南亚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6. 有利于边疆稳定和谐。

  中国与南亚国家邻近地区都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无论是印度东北部,还是云南西部,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减缓贫困的繁重任务。通过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加快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是维护边疆安全,构建和谐边疆的重要举措。一旦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较好水平,整个边疆就会形成和谐稳定的局面,这对内地经济发展也大有裨益。

 

  二、建设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基础和条件

  专业性、综合性、高水平的物流基地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加速器。随着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和云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的条件日趋成熟。

 

  1.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各国各地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度都在上升。为了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很多国家或地区大力推进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这使得各类区域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据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2007 年4 月10 日在东京表示,仅东亚地区已经签署或有意研究的自由贸易协定就有109 个。在整个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协定有192 个。云南省周边也是各类区域组织活跃的地区,仅南亚地区就有“南盟”、环印度洋区域合作组织、孟印斯缅泰尼不区域合作组织、恒河—湄公河区域合作组织、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等。这些区域合作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张网,不断促进国家或地区间的经贸合作。这为云南建立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创造了条件。

 

  2. 良好的区位优势。

  云南省地处“三亚两洋”的结合部,是中国陆路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省份之一,是第三座欧亚大陆桥的必经地带,这样的区位优势是其他省份不可替代的。如果在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可以沟通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三大市场,而这三大市场的人口将超过30 亿,从而将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正在迅速崛起的市场。一旦这样的物流基地建成,不仅会提高云南的对外开放地位,而且会大大促进三大市场的融合,为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体系作出巨大贡献。

 

  3. 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不断改善。

  近年来,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巴已成为“全天候”的朋友,并建立了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印已从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上升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2005 年签署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2005年双方互办了“文化月”,2006 年举行了“中印友好年”系列活动,2007 年又举办了“中印旅游友好年”活动。中孟已建立了长期友好、平等互利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5 年举办了“中孟友好年”活动。中斯已建立了真诚互助、世代友好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7 年被定为“中斯友好年”。中尼、中不、中马等关系也继续保持友好并不断发展。同时,印度和巴基斯坦已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中国也成为南盟观察员。双方政治关系的改善,为扩大经贸合作和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奠定了基础。

 

  4. 经济互补性大。

  南亚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但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国及云南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人均GNI( 国民收入) 来看,中国达2000 美元,云南超过1000 美元。南亚国家只有一个超过2000 美元( 马尔代夫为2390 美元) ,但其人口很少,只有33 万人。2005 年孟加拉国人均GNI为470 美元,印度为720 美元,尼泊尔为270 美元,巴基斯坦为690 美元,斯里兰卡为1160 美元,不丹为870 美元,这使得中国的许多产品在南亚国家均有很大市场。同时,南亚国家资源丰富或通道条件优越,中国及云南省可从南亚国家直接或间接进口很多产品,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以中印为例,印度是“世界办公室”,以信息技术( 尤其是软件业) 为主的服务业发展快,实力强,而中国是“世界工厂”,制造业很发达。双方经济的互补性为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提供了较好的贸易环境。

 

  5. 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南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需求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发展。目前印度的对外贸易额超过2500 亿美元,巴基斯坦超过300 亿美元,孟加拉国近200 亿美元,斯里兰卡超过150 亿美元。中国与南亚国家的贸易额近年也上升很快,2006 年达347.22 亿美元( 见下表) ,2007 年达508.55 亿美元。同时,云南省与南亚国家的贸易额也大幅增加,2007 年达5.48 亿美元。双方经贸规模的扩大,为建设中国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创造了条件。

  6. 贸易壁垒不断消除。

  附表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增长情况( 单位: 亿美元)

国家/年份
1997
20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孟加拉国
7.50
9.18
10.99
13.68
19.63
24.81
31.89
34.59
不丹
 
0.0195
0.0064
0.0198
0.0052
0.0047
0.0016
0.0539
印度
18.31
29.14
49.45
75.95
136.04
187.01
248.61
386.47
马尔代夫
0.0033
0.0136
0.0298
0.0335
0.0809
0.1696
0.16
0.2507
尼泊尔
0.68
2.04
1.10
1.27
1.71
1.96
2.68
4.00
巴基斯坦
10.68
11.63
18.00
24.30
30.61
42.61
52.47
68.86
斯里兰卡
2.55
4.58
3.51
5.24
7.18
9.76
11.41
14.33
合计
39.73
56.61
83.08
120.50
195.26
266.32
347.22
508.55

    资料来源: 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统计数字

  南亚国家关税已大幅度下降,印度关税已从250%下降到25%,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关税也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 如配额、进出口许可证等) 也在逐步减少。2004 年南盟第12 届首脑会议已决定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并决定从2006 年1 月1 日开始实行。2005 年13 届首脑会议又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海关协议》和《成立南盟仲裁委员会协议》。2007 年第14 届首脑会议又重点讨论了推动区域一体化问题。南亚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关税将降至0~5%。而中国与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韩国从2006 年7月1 日起实施的《曼谷协定》第三轮关税减让,涉及4000 多个税目产品的关税减让。中巴已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印已签署了《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等文件。这些都为建立面向南亚物流基地创造了条件。

 

  7. 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目前,印度等南亚国家正在实施“向东看”的政策,印度已宣布2012 年建成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及云南省正在扩大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开放。这使得双方的战略需求可以顺利实现“对接”。云南省还出巨资打通了亚洲公路网西线境内段,盈江至密支那、腾冲至密支那公路已经开通。正在修建泛亚铁路大( 理) 瑞( 丽) 线和腾冲驼峰机场。2007 年11 月已开通昆明至加尔各答航线。今后还将修建保( 山) 腾( 冲) 铁路、大瑞铁路出境线以及密支那至印度雷多公路等。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建设中国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创造了条件。

 

  三、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的制约因素

  尽管目前在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的条件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道不畅。

  2000 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列为全省三大目标之一,交通条件已获得了巨大改善。但是从总体看交通条件仍然滞后,特别是出境路段改善较慢。2006 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9.85 万公里,居全国第1 位,但高速公路只有1828 公里,仅占0.92%,等外级公路却占49.70%。铁路营业里程仅为1925 公里,内河航道里程为2764 公里,与全省39.4 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相比,密度很低。全省公路、铁路至今未与南亚国家相连,航空只有一条航线通孟加拉国。这使得云南省与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要绕道沿海,大大增加了云南进入南亚国家的贸易成本,削弱了产品的竞争力。这对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国家的物流基地是不利的。

 

  2. 口岸建设滞后。

  尽管云南的国境线长达4060 公里,有国家级一类口岸13 个,二类口岸7 个,各类通道90 多条,边民互市点103 个,但这些口岸均是与东南亚国家相连。由于历史原因,绝大多数口岸均向东南亚开放。再加上地理、经济等因素,相当一部分口岸设施落后,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这使得全省的地缘优势并未充分发挥,不少产品进出口仍走沿海口岸,这也对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构成制约。

 

  3. 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

  尽管全省现在有400 多家物流企业,也形成了一批诸如烟草、花卉、钢材、医药、粮食等专业物流企业,但就总体而言,云南的物流企业仍处于“散、小、差”的状态,物流企业实力弱,设施简陋,管理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不高,市场集中度低,这使得全省物流的运行效率不高,不能较好地为企业服务,既制约了全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制约了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建设。

 

  4. 经贸合作水平低

  尽管近年来云南省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但水平仍有限。2007 年云南与南亚国家的贸易额只有5.48 亿美元,仅占全省贸易总额的6.24%。其中滇孟贸易额为5109 万美元,滇印贸易额为33250 亿美元,滇尼贸易额为55 万美元,滇巴贸易额为13832 万美元,滇斯贸易额为2578 万美元。至今与不丹、马尔代夫没有开展贸易往来。而四川省与南亚的贸易额在2004 年就达到4.36 亿美元,西藏与南亚的贸易额达1.5 亿美元左右,广西也超过2 亿美元。由于贸易规模小,人员往来不多,大大制约了云南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建设。

 

  5. 现代物流人才匮乏。

  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但当前全国的物流人才都极为短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具有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资格的人数约为1.7 万人,其中具有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的只有292 人,物流人才已被中国列为12 种最短缺的人才之一。云南省的物流人才更为短缺,预计今后10 年全省物流师缺口在30 万以上。由于物流业被人们认识的时间不长,不仅研究的人不多,而且教育培训也很落后,根本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需要的不仅是一般的物流人才,更需要熟悉南亚情况、具有专业知识、了解国际惯例的开拓型国际物流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在云南几乎是空白。由于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建设。

 

  6. 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人们对物流认识很不到位,仅把物流当作产销的一个环节,有货就流,无货就不流,对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效率和效益很少考虑。对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更是认识不到位,有的人认为国内的物流基地都还未建立,还建什么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有的人认为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制约因素太多,条件不成熟;有的人认为先建好国际大通道再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等。这些思想观念显得过于滞后和保守,远远不能适应整个云南的开放态势,也成为建设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障碍。

 

  四、加快建设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对策建议

  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加快物流产业发展,是云南特殊区位条件决定的,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像云南这样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更应高度重视物流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推动经济更好地发展。目前正是建设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大好时期,我们应趁势而上,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1. 进一步提高建设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认识。

  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企业管理和经营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引入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现代的物流技术,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资源。云南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必须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而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是迎接全省面向南亚开放、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沟通中国与南亚市场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认识,努力克服犹豫、观望、畏难的思想和行为,从国家战略和云南开放态势来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将发展面向南亚的物流产业、设施、人才等列入全省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给予支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南亚开放意识,积极扶持和鼓励当地企业走向南亚,大力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设施。各个企业要树立“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国家及云南省支持走向南亚的政策,搞好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争取在建设面向南亚物流基地方面成为时代先锋,以支持云南面向南亚开放战略的实现。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建设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重要意义,树立走向南亚的先进典型,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统筹规划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建设。

  物流基地不同于其他的制造业基地,也不同于各自为政的分散的物流企业,而是要形成一体化运作的物流产业集群。它将集交通运输、仓储、分检、装卸、保管、产品加工、信息服务等为一体,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是其显著特点。这样的物流基地建设不是单个企业能完成的,即使完成了也不一定是合理的,因此,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让更多的部门和企业一起来参与物流基地建设。特别是在云南同时面向东南亚、南亚两个方面开放的情况下,更需要科学规划。政府部门在规划时要根据云南的实际情况和各地的区位优势,一部分建设面向东南亚的物流基地,一部分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而不宜过多建设面向两个方向的物流基地,以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物流基地。只有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优化配置资源,形成共同发展的格局。

 

  3. 加快中国连接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

  交通条件是建设中国面向南亚物流基地的基础和保障。一般说来,交通条件越好,物流基地建设越有保障。目前,中国连接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进展较快,但还不够完善。今后要继续大力推进中国连接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在公路方面,加大力度推进缅甸密支那至印度雷多的公路建设,要么争取国家资金援建,要么推动印度参与建设。在铁路方面,积极争取保腾铁路、滇藏铁路开工建设,推进瑞丽至缅甸八莫、腾冲至密支那铁路立项。在航空方面,将昆明至加尔各答包机改为定期航班,并争取昆明—新德里、昆明—孟买、昆明—成都—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等航线的开通。在电信方面,推进泛亚光纤网的建设,建设通向南亚的骨干光纤网。在油气管道方面,做好中缅孟、中缅印、中印巴伊等油气管道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并大力推进其建设。通过多元、立体、综合的国际大通道促进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建设。

 

  4. 做强做大现代物流企业。

  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资金为纽带、项目为支撑。其中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是关键。没有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是难以推动全省物流产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也难以把物流基地建设好。因此,必须加快扶持发展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物流大企业。要加大全省物流企业的整合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广泛吸引其他物流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物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一批有规模、服务规范、信息化程度高的物流中心。将区位条件好、辐射面广、功能完善的交通枢纽货运站和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为现代化的中高级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重组企业物流系统,推进物流企业管理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对于大型企业自办的物流要增加对社会服务的功能,对于中小型企业自办的物流要鼓励转化为满足社会物流的需求。专门从事物流的企业要改变单一的运输模式,聚合物流功能,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① ,推动大型物流企业上市,支持国际物流企业发展。

 

  5. 大力培养一批国际物流人才。

  人才是建设和发展物流基地和物流产业的基础。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物流业务的扩大,必须加快国际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国际物流人才。为此,必须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多培养具有熟悉国际物流业务和知识的专门人才。要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一批高素质国际物流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在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设立本科以上物流专业,着眼于培养高级物流人才;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院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着眼于培养物流管理人员和实际操作者; 对于从事物流的企业员工,要加强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培训。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制定激励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的高层次物流人才到云南工作。

 

  6. 加快口岸建设,实施大通关。

  口岸建设水平和通关水平是衡量一个沿边沿海国家或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必须加快口岸建设,实施大通关。要深化海关体制改革,推进海关后移,实行“一站式”通关。要加快昆明、保山、德宏国际物流园区建设,将昆明打造为综合物流园区,将保山、德宏建设为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要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联检楼、口岸货场、边贸市场以及口岸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环保等建设,努力提高枢纽口岸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要改进通关模式,创新监管方式,通过高科技手段、高素质队伍、高效服务,努力提高通关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

 

  7. 建设面向南亚的国际物流信息网络。

  现代物流基地建设离不开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必须加快国际物流信息网络建设。要积极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大力进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提高政府信息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中国连接南亚的信息网络建设,广泛运用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促进中国—南亚次区域信息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要加快省内、国内和周边国家高速宽带网建设,实现省内、国内物流信息网络与南亚国家物流信息网络高效对接。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开展电子结算,促进中国与南亚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结合。

 

  8. 努力提高与南亚的对外贸易规模。

  对外贸易规模和水平决定着物流的规模和水平。建设面向南亚的物流基地必须努力扩大与南亚国家的贸易规模。要坚决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大力开拓南亚市场,不断提高与南亚国家的贸易规模和水平。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适应南亚市场需求的产业及产品,努力扩大出口规模。要积极扩大进口规模,从南亚国家进口更多的国内及省内需求的商品。要办好昆交会、旅交会等会展,积极参加南亚国家各类经贸活动,促进双方贸易往来和人员交往。推进中国—南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南盟博览会的建立,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扩大相互投资合作规模,促进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过境贸易。

  参考注释:

  ①第一方指商品的卖方、供应方或发货人,第二方指商品的买方、需求方或收货人,第三方指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的、为双方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或个人。

来源/作者:《东南亚南亚研究》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