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访谈 > 访谈

第五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高端访谈系列之魏丽明教授访谈录

时间:2017/7/18 9:32:49|点击数:

  建立“中国泰戈尔艺术培训基地”,发挥泰戈尔的文化联系作用

  2017年6月13日,第五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期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主任魏丽明教授接受了我院的专访,主要围绕“加强中印文化交流,发挥泰戈尔的文化联系作用” 发表了一些看法。

  问:中印是亚洲的两个大国,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您觉得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文化交往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

  魏丽明:今天,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已深入到了各个领域,文化合作作为中印合作的重要领域,能有效拉近中印两国人民的心理距离。在文化合作方面,可以探讨的领域很多。我觉得,泰戈尔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方面。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71-1941)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世界级文学天才和思想巨匠,多才多艺的百科全书式天才,世界各国对他的研究日渐形成一门坚实厚重的“泰学”(Tagore studies),与世界上早已有之的“莎学”(莎士比亚研究)、“浮学”(歌德的《浮士德》研究)和“红学”(《红楼梦》研究)等鼎足而立。泰戈尔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一直都是世界各国学者们关注的一个话题。

  问:泰戈尔与中国有哪些联系,应该如何发挥泰戈尔的在中印文化交往中的联系作用?

  魏丽明:1878~1932年间,泰戈尔的足迹遍及五大洲34个国家,特别是1913年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东西方国家争相邀请泰戈尔出访。在1912~1931年的十年间,泰戈尔曾6次访问英国、到访美国5次、法国、德国各3次。1916年,泰戈尔踏上日本的土地,1924年泰戈尔到访中国。泰戈尔每到一处,发表演说、与当地文化名人、民众沟通交流,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一度引起思想文化界的“大地震”。泰戈尔的研究者们以事实史料为依据,深入分析泰戈尔的对外交流与世界主义思想,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

  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悲天悯人、胸怀天下、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泰戈尔内心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对中国始终抱有好感和希望。在1924年访华时,他就提出了“理想之中国”的理念。这一理念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和世界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着内在的精神相通。谭云山先生作为泰戈尔“世界大同”理想的实践者,在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校园创立了中国学院,该学院2014年获得由习近平主席亲自颁发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泰戈尔在他的《世界文学》中说:“我们内心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和其他人建立联系。通过这种联系我们才能变得真实,也才能收获真实”。

  问:我们可以如何发挥泰戈尔在中印文化中的联系作用,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好做贡献?

  魏丽明:我们可以在中国设立“中国泰戈尔艺术培训基地”。“中国泰戈尔艺术培训基地”可以收集世界泰戈尔研究最新动态,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泰戈尔在世界各国不同接受史现象所蕴含的文化、宗教、政治、社会的深层原因,同时把“中国泰戈尔艺术培训基地”作为联系各国各地泰戈尔学者的基地,“人心相通”的桥梁。在注重“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在大学开设“泰戈尔导读”、“泰戈尔研究专题”和“泰戈尔学术史研究”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每年坚持举办“泰戈尔歌舞艺术亲子活动”、“孟加拉文化节”、“泰戈尔影视作品展播”、“泰戈尔作品展览”、“泰戈尔征文活动”、“泰戈尔印度文化考察”,“印度汉语教师培训”等活动,举办有关泰戈尔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接待世界各地泰戈尔研究学者和相关人士,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学生联系来北京实习的机会,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开展中印文化交流的相关活动。

  我们相信“中国泰戈尔艺术培训基地”能培养一批有志于中印友好事业、认同“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毕生投入实现“中印大同”乃至“世界大同”理想大业的志同道合者拾起泰戈尔“落在中国的心”,为中印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贡献力量。

  

    专家简介:魏丽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亚非系主任,印度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成果有《泰戈尔文学作品专题研究》(合著)、《外国文学名著学习指导书》(编著)、《中印开辟神话刍议》、《试论世界文学中的东方近代文学分期》、《泰戈尔文学起源思想探析》、《诗是自由的,诗人是不自由的》、《东方研究》、《享乐是文学的灵魂—论泰戈尔对文学艺术特征的认识》等。

  (采访、整理:孙喜勤 审核:王国平)

来源/作者:孙喜勤/南亚东南亚编辑部 责任编辑: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