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林:中国与南亚智库的合作应该增进了解,求同存异
时间:2013/6/21 11:09:21|点击数:
编者按:2013年6月7日,在中国—南亚智库论坛举办期间,中国—南亚智库论坛宣传信息组孙喜勤就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智库合作的意义、存在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等问题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叶海林进行了专访。
问:中国—南亚智库论坛在昆明召开,您认为这对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智库合作有什么样的意义?
叶:我们和南亚国家的接触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和南亚的部分国家存在结构上的矛盾;第二,和南亚国家存在认知上的差异。结构上的矛盾是不可能通过沟通交流来解决,他是利益上的博弈,而认知上的差异是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中国和印度以及其他南亚国家,是可以通过交流来减小彼此之间在认知上存在的差异。智库对话作为“二轨”的交流渠道,其重要性非常明显,因为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的看法不是抽象的,他是由各个利益集团或社会团体来共同塑造的,政府是一个方面,另外还有媒体,以及深受媒体影响的公众。媒体很多的思维定式是由研究人员长期给他们灌输的,媒体在报道时也经常通过引用专家的观点,我们与南亚国家开展智库交流,能够改变专家们对彼此的看法,加深相互了解,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体对我们报导的角度、受媒体影响的公众对中国的看法,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智库对话的要义一方面期望我们能寻求到一些共同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有差异,我们要对差异排序,哪些差异是可以搁置的,哪些是必须解决的,这些事情弄清楚了,对两个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是很重要的,毕竟中印、中国与其他南亚国家因为相互不了解而造成的沟通不畅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的。
问:中国与南亚国家开展智库合作存在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叶:我个人看来,中国与南亚国家开展智库合作存在的困难一方面是能力问题,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智库在经费的保障、人员的能力与世界顶级的智库是存在差距的。能力上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库的合作与发展。另一方面,政策或国家意志的成分,中国和南亚国家政府对对话交流的重视程度还是有待提高。再次就是排序问题,中国与南亚国家在交往过程中,双方都没有把与对方的交流排在重要的优先方向,中国和南亚国家都以对美交流放在优先位置,在对方的交流在政策研究层面也不处于优先位置,这也表现出在政策和战略上对对方的重视还不够。
问:如何让中国—南亚智库论坛长效化?
叶:关键在于求同存异,不能强求一致,要承认差异,对现在的合作要有一定正确的心理预期,有些事情是不能急于求成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步一步来。虽然我们希望与南亚所有国家平行发展外交关系、开展对话交流,但是我们在推进合作上也要有这样的心理认知:哪些我们可以做得成,哪些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
(宣传信息组 孙喜勤/供稿)
来源/作者:期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