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推动力,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的“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战略部署,对国家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对我国应对国际国内风险挑战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新一轮能源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各国之间能源竞争将愈加激烈,没有强大的能源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实现。同时,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当前国际格局的大变革、大调整、大重组,能源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供给问题或发展问题,而是涉及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的综合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能源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在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大能源战略思想;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六保”,其中之一就是保粮食能源安全;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保障能源资源安全”;2021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确保能源供应”;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发展基调下的“能源安全”上升至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并将其列入“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任务之中,凸显出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原动力的重要地位。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同时全球第三次能源转型在碳中和背景下加速推进,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加剧。外部形势的错综复杂和内部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与“双碳”目标能源发展转型进程,均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牢牢端稳能源的饭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全局战略重要性更加凸显。
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紧迫性
世界银行2022年6月《全球经济展望》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1年的5.7%下降到2022年的2.9%,远低于2022年1月预期的4.1%。同时,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日趋复杂,大国博弈、地缘冲突、区域争端频发,引发国际能源市场动荡不安。仍在持续的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可能引发国际能源格局剧变。未来,影响全球能源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风险递增,导致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日趋国际化。
目前,我国的能源安全也还存在着许多风险和挑战,能源结构还不够合理,对外依存度还比较高。一方面是,在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占据能源消费的半壁江山。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煤炭消费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7.7%、56.8%和56.0%,虽然比例在下降,但下降速度较为缓慢,而且绝对数量依然在增加。另一方面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21年,我国进口原油5.13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2%;进口天然气1.21亿吨,对外依存度为44.9%。而全球石油的储量,47.7%集中在中东地区,其次分别是中南美19.2%、北美13.3%和中亚—俄罗斯地区8.9%;全球的天然气储量,42.5%也在中东地区,29%在中亚—俄罗斯地区。全球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等个别地区,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潜在隐患。
因此,我国需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在进一步推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战略下,继续深入挖掘新兴能源潜力,努力提高能源自给率。从供需两端着手,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广节能环保。此外,我国还要进一步加强主要能源的战略储备,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对国际能源市场的直接冲击与次生灾害,不断提高维护能源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三、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途径
作为最大的化石能源进口国和可再生能源投资国,中国需要全面客观分析全球能源格局新形势对自身能源供应安全的影响,从而采取科学务实的应对措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为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一)牢牢稳住煤炭储备供应基本盘
煤炭一直以来是我国自我保障程度最高的基础能源,基于我国能源禀赋、生产能力、消费结构、对外依存等因素,以煤为主的能源国情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要统筹规划煤炭生产能力,合理调整煤炭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产能结构,统筹规划煤炭生产能力,合理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集中优势推进蒙西、蒙东、陕北、山西、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在产能置换政策的指导下,以控制总量、优化存量为原则,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释放优质先进产能,促进煤炭供给质量稳步提升,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严格限制煤炭消费增量。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十四五”期间能耗“双控”目标要作为驱动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严格限制煤炭消费增量。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提高产供储销协同能力。以提升煤炭供应链协同保障能力为前提,科学优化煤炭储备基地布局,加快在全国范围推进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尽快提高全局煤炭供应战略保障能力。保障电煤稳定供应,强化煤电支撑调节功能,有效化解煤电机组在调峰、顶峰时导致对煤炭需求的时段性波动进一步加大的风险。
(二)科学应对油气价格波动、适时投资油气产业
2022年以来,乌克兰危机效应与去年欧洲“能源荒”造成的短缺预期叠加,对全球油气市场带来严重冲击,油气价格也因此一直高位运行。要高度重视能源供应安全,有效缩减液化天然气采购规模,调控成品油出口,并继续鼓励海外油气投资。在当前全球能源供应不确定性风险高、价格大幅震荡,特别是液化天然气价格过高的非常时期,中国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内能源供应稳定,适当降低碳排放要求。在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空间有限的情形下,应充分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功能,增加国内煤炭产量,降低对外能源依赖度。目前,液化天然气价格处于高位,中国能源企业应缩减购买规模或推迟签署新的采购合约。适当管控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出口,保障国内石油产品供应。同时,在全球油气行业投资低迷的环境下,应继续鼓励中资企业投资海外上游油气资产。在鄂尔多斯、四川、松辽、渤海湾、准格尔、沁水等含油气盆地,积极推进页岩气、页岩油、致密气、煤层气等资源勘探开采工作。
(三)加快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当前,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等一大批新兴能源技术正加快迭代,成为全球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推动能源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进而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要以重大能源工程为依托,推动重大技术装备进行示范应用,加快在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能源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的创新步伐。重点组织推动燃气轮机、核电、油气、工业控制系统等重点领域短板技术攻关,同时积极锻造能源技术装备长板新优势,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提升能源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系统效率大幅提高,全面提升能源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将设备和工厂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基础,进一步普及应用到产业链甚至整个经济、社会的管理中。同时,还需培育更多新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能源系统深度融合,使能源全产业链实现透明、灵活、可控。
总的来说,国家要努力提升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能源产品供给。同时,在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过程中,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动能源低碳转型,进而有效推进能源革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马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