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 > 媒体报道

深化务实合作 推动共同发展 ——第八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增进互信共识提供多元智慧

时间:2022/11/21 14:38:46|点击数:

  

  “本次论坛延续了往届规格高、嘉宾多、议题新、氛围好的传统,也充分彰显了疫情背景下,智库论坛对于增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11月20日,省社科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黄小军在第八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闭幕式上说道。

  历经近10年发展,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已经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间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议题设置最广、成果最多的国际学术会议。相较上届,本次论坛嘉宾扩增至中亚、西亚、非洲等区域的23个国家,围绕“深化务实合作 共谋创新发展——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主题,170余位政要、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为携手共建中国—南亚东南亚命运共同体,务实推进国际次区域合作,高质量构建多边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提供了思想新动能。

  紧密合作 合作共赢持续升温

  本次论坛的一大特点是嘉宾发言与论坛议题结合紧密,并就具体话题从不同视角展开阐述,提供多元智慧,寻求国际化视野上的互信与共识。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刘稚,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讲师李佩梅都谈到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合作。刘稚介绍:“抗疫中,澜湄国家的相互支持形成了共同语言,构建了区域卫生公共治理的良好基础。”李佩梅则分享了中国援助马来西亚抗疫的故事,她认为国际合作的加强突破了不同国家在抗疫政策上的分歧,有效抑制了疫情传播。

  推动共同发展是另一个热议的焦点。来自孟加拉国的阿加迈德·加利布教授认为,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应该以科研交流为重点,促进和平与发展两个全球性战略的落实,推动彼此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经验交流。对此,我国学者楼春豪等人回应,要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在南亚区域落地,妥善处理分歧矛盾,为孕育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这也有利于减贫扶贫、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务实合作。

  平行论坛上,专家们围绕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建言献策。外交学院的苏浩教授以“开放区域主义的新内涵与亚洲整体合作框架建构”为题,提出东南亚国家可通过加强相互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开放区域主义的2.0时代。省社科院和云南财经大学的专家则指出,应该细化推进数字经济合作方案,联合培养多语种加数字经济的复合型人才,与各国共享数字经济的先进经验。

  才思汇聚 共同体意识不断提升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尹锡南已经是第3次参与该论坛,“几位学者的发言,都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回应。大家一致认为命运共同体构建是惠及各方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潘金娥教授指出,推动构建中国与越南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为新时期中越关系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相信在中越两国执政党的引领下,两国友好合作将取得更多务实成果。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研究员邓颖颖着重从人文交流的维度探讨了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建议要推进人文交流,为泛南海区域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海洋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之所以在国际社会上得到广泛尊重和认可,本质上看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圳大学戴永红教授的观点赢得中外嘉宾的认可。

  两天的讨论成果丰硕,嘉宾们在共同助力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推进开放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共同推进包容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

  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吴钦貌梭给予本次论坛高度肯定:“智库论坛能促进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发展。通过彼此携手努力,增强互信,21世纪的‘亚洲的世纪’必将尽快到来,全球的和平、安全与繁荣也将因此受益。”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