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这一思想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从而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实的文化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思想资源。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讲清楚”的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在传统文化问题上的一次飞跃。他强调: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四个讲清楚”明确将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联系,凸显了中华文化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等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收了中华文化的杰出智慧和优秀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紧密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赋予其新的意义,不断提升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自信。2019年9月出台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概括为“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为按照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方向指引。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指出: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理论的架构、制度的建立,都必然由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决定。同时,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筑牢了思想根基,提供了智慧营养和精神支撑。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以什么样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是衡量一个民族或政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深度和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来传承、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彰显了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明确了新形势下我们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和“两创”的基本方针。这是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两创”方针强调以转化为基础,以创新求发展。创造性转化是我们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点,创新性发展是根本指向,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特别要注意弘扬那些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同时积极探索和设计有益的和可行的文化制度,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我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为借鉴,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激发全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要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和人民立场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政得其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视民知治不”等思想观念;“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新时代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方略是对古代“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继承和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借鉴了“治国先治吏”“治吏不治民”“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为政以德”“正己修身”“教以养廉”等历史经验和思想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规律”“两山理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等提法和理念可以追溯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知止知足”等传统观念;从“丝绸之路”精神到“一带一路”倡议,从“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传统义利观到正确义利观,以整体思维、动态思维关注世界大势等等,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拓展、创新和延伸……“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追求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正是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和涵养,中华民族才不断发展壮大,才有了延续至今的悠久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在传统文化中,“大同”反映了古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尚书·洪范》最早提到了“大同”一词。《礼记·礼运》中描述了“大同”的社会状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毛泽东同志曾用“大同”来表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构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他在相关论述中概括提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范畴,其中“求大同”可以说是“中国梦”的最高目标。对于中国梦的追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题中之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以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寻常百姓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为核心,把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党的施政理念有机地融为一体,激发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中国梦”的话语表述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的认同,并作为最有精神感召力的文化符号凝聚了广大民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汲取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强大正能量。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反之,则“不日新者必日退”。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的巨大牺牲。“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奋斗是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新时代新征程上,有党和人民的坚强团结,我们的伟大事业将无往不胜。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伟大梦想精神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克服险阻而坚毅前行的精神支撑。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古代神话形象,以及“兼相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等社会状态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梦想的执着和追求。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精神历久弥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今天,只要我们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