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文化铸造着国家和民族的心灵和品格,一个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有了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而文化自信是促成这些目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要去芜存菁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由56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汇而成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会有精华和糟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但目前有不少网络文章在提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有意无意去掉了“优秀”二字,理解为弘扬传统文化,这一点是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和表述的。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每个民族都有积极向上、有利于人性人伦和社会良性发展的积极因素,我们要认真加以总结、发掘和弘扬,将其融入到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形成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以目前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看,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项目有10项之多,包括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乐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等。这些都证明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力。
如何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的转化,是各民族需要深思、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每个民族都要认真梳理自己的文化遗产,去芜存菁,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摒弃糟粕,使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地整合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使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坚持中华文化立场要互补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灿烂多元,形成了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魅力,但56个民族的文化都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说,一切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都应该向有利于中华民族强盛壮大、和谐发展和形成有强大影响力的文化价值观的目标发展。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各民族要有共同认同的中华文化立场,通过民族之间的互补共生、融合熔铸为强大的中华文化。
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必须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不忘根本。而博大的胸怀和包容是促成中华文化凝聚力的关键因素。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各民族有了互补互学、取长补短的条件。56个民族一方面要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应该虚心学习借鉴各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取其所长、补己之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有清醒的文化自觉,形成文化互补共生的发展态势。
各民族文化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都应该有一个高远的国家目标,既要致力于本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又要有大局眼光,避免从本族本位出发走极端,要把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定位在是否对中华民族文化有利的基点上,逐渐推进形成对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有利的价值观念。
从思想道德建设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这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对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在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充分发掘和弘扬能实现上述目标的积极因素。通过认真梳理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发掘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人伦道德、生态伦理等内涵,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我国55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优势和价值观:有的可能体现在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上;有的体现在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社会分工等家庭伦理方面;有的体现在如何处理家族、村寨等邻里关系方面;有的体现在讲诚信、知荣辱等社会伦理方面。在建构中华文化立场和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汲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养分,无论这个民族人口多少,都一视同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借鉴。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此外,我们不仅对中华文化要具有自知、自重和自豪的情愫,也应有俯仰天地、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善于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大胸怀和气度。在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国立场的前提下,兼收并蓄、广采博纳,汲取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优秀的文化,形成中华文化根基稳固、生生不息、创新发展、充满活力的精神和品格。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