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会后院门户网站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采访了我院赵俊臣研究员。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隆重召开,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有大量精彩的论述,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哪些?
赵俊臣:十九大报告的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十九大报告有多处理论创新,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十大理论创新。
十大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是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等做了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用习近平的名字命名这一科学理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第二大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发展“新时代”的论断。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和“五个是”清晰地指出了“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昭示;标注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
第三大理论创新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过去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
第四大理论创新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五大理论创新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提出了七大战略,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位置摆得很高,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并列提出来,并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第六大理论创新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过去我们讲的“四化”中的“农业现代化”涵盖面较窄。十九大把“农业现代化”扩展到“农业农村现代化”,涵盖的范围要更加宽广,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农村的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建设,都要实现现代化。
第七大理论创新是保护农民财产权。如果说家庭承包制是让农民有其“地”,农村税费改革是让农民有其“利”,那么产权制度改革则是让农民有其“权”,即财产权及其收益权,这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牛鼻子”,其核心是明晰产权归属,促进产权流动,保护农民的财产权益。
第八大理论创新是就中国的理论创新发展如何从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国文化和现代文化这三种文化的“磨合期”上升到“融合期”,从而推动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九大理论创新是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完善全球治理的目标和理念,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精髓所在,是对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第十大理论创新是明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四个伟大”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怎样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赵俊臣:中国的城镇化率已从2010年的47.5%提升至2016年末的57.4%,但与城市相比,中国农村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成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短板。许多人感叹,很多城市比发达国家的城市还漂亮,但是,农村与之相比还有较大的差异,有的比非洲还落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改革土地财政、公共服务和人口自由迁徙三个根本制度。一是要打破土地财政制度,要像取消农业税一样取消土地财政,使土地的财富增值转变服务于乡村的发展,否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没有财力的支持。二是改革公共服务制度,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市民化、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同等地享受到国民待遇。三是改革人口自由迁徙制度,拆除区域围墙,使农民可以自由地到发挥他们能力的地方施展才干。
目前,中国有约4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进展后,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下一阶段的脱贫攻坚,关键在于更大的资金投入,以及帮扶政策的“精准”。同时通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阻断贫困代际转移,对已脱贫的贫困户继续追踪观察,遏制返贫现象的发生。可以说,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云南省社会科学官网: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如何理解“城乡融合发展”?
赵俊臣: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实现均衡分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使城乡之间公共政策差距逐步缩小。
但在实践中,“城乡统筹”往往变成了统筹城乡,即由政府主导的城市来“统筹”乡村,并没有使城市跟乡村两个空间协调发展、平等发展。农民没有利用土地等资源,充分发展经济,平等参与到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去,农村自身产业窄化;整个要素的双向流动,包括土地、资本、劳动等市场,没有建立起来。甚至,在这一城市中心的理念下,我们对城乡板块相互需求、共存共生共荣的认识也不足,导致城市文明统领乡村文明,用城镇化的发展理念来发展乡村,无疑是南辕北撤,必须加以纠正。
十八届四中全会曾提出了城乡融合机制,但没有提出一个政策体系。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的核心是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相互依赖需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解决的就是政府在“统”方面太强,市场作用偏弱,要打破政府单一主体,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发展农村要素市场。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核心是人、地、资本如何实现融合?一是对仍然留在农村的居民,让他们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国民待遇;二是对于回流的农民,要考虑回流地(城镇)的产业集聚发展,以及住房市场的供给等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家;三是由于代际差异,很多“农二代”已经离土不回村了,生活方式完全是“城市化”的,政策要顺应这个趋势。
云南省社会科学官网:“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对农民意味着什么?
赵俊臣:对广大农民来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就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一是农民可以放心在土地上进行长期经营谋划,敢于扩大投资,增加农民收入,减少乃至杜绝掠夺性经营土地的短期行为,这对国家土地的保护和对粮食安全的保障具有重大的意义;二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避免基层干部借口调整土地而谋取私利,有利于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三是可以“逼使”那些增加人口的家庭想办法离开农村,到城市城镇打工谋生,实现农村人口到城市城镇的有序转移。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赵俊臣:产权制度改革事关农村大局、事关农民根本、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把权益落实到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集体所有权与农民个人权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更加透明,农民财产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长期以来,我们在城市、农村实行两种完全不同的产权制度,使农村产权无法与城市产权平等交换,造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必须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条件,通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要允许农民带产权或转让权益进城,对农村各类资源性、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股份公司等,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为城市的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提供载体,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农村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三农”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赵俊臣:“三农”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品质,除了公职人员的要求外,还要具备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品质。作为农业口的工作人员,只有懂农业,才能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只有懂农业,才能了解农民的辛苦,知道农民的需求;只有爱农村、爱农民,才能打从心眼里希望农村发展越来越好;只有爱农村、爱农民,才能真心想要做点事情改变农民的生活状况。只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服务三农,为农民谋福利。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官网:谢谢赵老师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