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历史纵深和国际国内时代特征出发,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实践、新成就、新经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了科学指南,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理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不断创造新辉煌、开辟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使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唯一正确道路,要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起强大信心与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5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取得新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要辨明历史方位、顺应发展大势,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时代新要求、人民新期待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谋划未来
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结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是我们在分析形势时需要认真把握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提供有力思想和理论支撑。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历史方位,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就在于能够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就是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深刻认识理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就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自觉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努力向人民和历史兑现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任务要求和工作重点,深刻认识理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引导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有效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们党的领导核心,对全党作出的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云南日报链接: http://yndaily.yunnan.cn/html/2017-08/04/content_1166936.htm?div=-1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