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杨晶: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时间:2022/8/9 11:06:58|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他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在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激发中华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深刻反映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激发中华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以其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和人民立场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政得其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思想观念;新时代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方略是对古代“礼法并用”“德主刑辅”做法的继承和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借鉴了“治国先治吏”“治吏不治民”“为政以德”“正己修身”“教以养廉”等历史经验和思想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山理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等生态文明思想可以追溯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知止知足”等传统生态理念;从“丝绸之路”精神到“一带一路”倡议,从“协和万邦”、“和而不同”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传统义利观到正确义利观,以整体思维、动态思维关注世界大势等,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中国梦”的话语表述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的认同,并作为最有精神感召力的文化符号凝聚了广大民心,激发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和宣传阐释;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化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二、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及其发展历程,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文明是人类历史的总汇,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华文明,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每一次文明的巨大进步,都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阶段。历史自觉反映着对社会历史运行规律的领悟和主动营造未来历史前景的能力和水平。只有以高度的历史自觉,了解一个民族从哪里来,把握过去的历史,才能弄懂这个民族的现状,也才能明白这个民族的未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历史自觉的民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始终都离不开注重记录历史、学习历史、借鉴历史的高度历史自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体现在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中,更体现在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支撑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独特的文化脉络丰富了人类文明的谱系,为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为人类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和实践共享。其中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等,无疑最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文化价值,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资源,同时最能体现文化自信——这一中华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内涵、特质和发展历程,从中华民族筚路蓝缕、顽强坚韧、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文明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更加完整准确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断将历史自觉形成的思想智慧转化为历史发展、文明进步的实践成果,不断将文化自信转化为推动历史前进、文化繁荣的强大力量。

  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根铸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和价值指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根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谓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所谓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特别要注意弘扬那些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同时积极探索和设计有益的和可行的文化制度,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我国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为借鉴,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激发全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是文化主体主动选择的结果,是中华民族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要在不同文化的交流激荡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让中华智慧为世界发展作出独特贡献;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丰厚文化滋养和强大精神力量。

  (执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杨晶)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