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邵然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在意蕴

时间:2024/5/23 16:44:36|点击数:

  摘  要

  新质生产力不仅与经济效率提升、生产关系革新有关,还涉及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本期邀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邵然,以《“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在意蕴》为题,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观念方面,作了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新质生产力不仅与经济效率提升、生产关系革新有关,还涉及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绿色文化,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

  践行“两山”理念,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底层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一方面,“两山”理念从发展视角和时代发展需求看待环境问题,致力于建设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两山”理念深切回应民众实际诉求,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们在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良好生态环境中,切实收获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两山”理念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生产和生态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认识。只有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更好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才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从而绘就美丽中国图景。

  具体来说,一是不断强化系统观念,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个要素,从全局角度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源头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二是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模式。培育新型生态产业化经营主体,推动形成目标一致、上下联动、共商共享的建设格局,以及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协同运作的可持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包括绿色银行、“生态+”复合业态等在内的转化路径模式,为“两山”理念创新实践积累经验。三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法治保障,完善生态文明立法体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制度修订,加强生态环境法律制度衔接协调,为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生态文明发展新范式夯实法治根基,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加快绿色发展,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创新起主导作用,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就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内含着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这是其作为绿色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新时代以来,我国绿色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2023年,生态环境领域“十四五”重大工程台账系统纳入项目1.2万个,完成投资6000亿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过半,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不仅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治本之策,而且有助于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绿色科技领域的短板弱项,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在政策取向上,要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从社会层面看,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绿色文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观念。绿色文化是人们在开展与自然的各类互动活动中所产生、能为人们感知与接受、影响人的绿色发展行为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文化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实践,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供内生动力。在发展理念方面,要大力提升和扩展对绿色发展的系统认知,发展绿色文化、弘扬绿色历史、开展绿色实践、开展绿色教育,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在资源因素方面,要坚持节约发展的理念,减少和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走内涵扩大的再生产路子。在人口因素方面,要坚持均衡发展理念,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更为重视人口的高质量发展,将加强和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作为战略方向。在环境因素方面,要坚持清洁发展的理念,更多地通过科技和法治等方式实现高水平保护,大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在生态系统方面,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大力防范和化解生物安全风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能源和气候因素方面,要坚持低碳发展的理念,促进全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在防灾减灾方面,要坚持预警发展的理念,防范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挤占生态安全有可能引发的灾害,大力发展可持续的避灾经济和避灾产业。在废弃物处置方面,要坚持循环发展的理念,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只有将绿色发展理念系统化和具体化,并将之完全系统地贯彻和落实在绿色发展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绿色低碳发展愿景、价值观、制度规范和行为实践等形式,唤醒民众主动践行降碳减污等环保行为的意识和决心,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培育和倡导绿色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厚植发展的绿色底色。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列入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让绿色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要攻坚克难、久久为功,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只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必能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来源/作者:社会主义论坛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