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邓蓝: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开创中国外交新篇章

时间:2022/11/30 19:26:45|点击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构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是回答“国际关系何去何从”时代之问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与西方注重“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传统国际关系形成鲜明反差,为重塑全球国际关系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贡献。

  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重要发展轨迹

  新型国际关系概念从形成到完善,具备清晰的历史轨迹与发展脉络,在关键时间节点和重要外交场合庄严宣告并凝练升华。有关“新型”国际关系的首次表述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第十一部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首次提出强调“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概念,“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理念在2014年11月我国举行的外事最高层会议——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再次得到明确。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十二部分进一步指出,“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鲜明阐释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为基础、“合作共赢”为核心的相辅相成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这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诠释这一理念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扩大利益汇合点,画出最大同心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列出现在《决议》中,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不仅向世界指明了中国外交的走向,还史无前例地展现了中国外交的格局与风范。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开宗明义宣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蕴含三重内涵要义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需要、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与发扬。

  1.构建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新型国际关系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或贫富,一律享有平等的权利。相互尊重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前提,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相互尊重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相互尊重核心利益与安全关切,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与各民族传统文化。文明没有高低和优劣之分,各国人民都拥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因为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历史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分歧甚至矛盾,应该通过对话而非对抗加深了解。当前,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因素,各国需要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秉持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机制、理念、政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推动世界各国消弭隔阂,凝聚共识,共同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

  2.构建以公平正义为准则的新型国际关系

  公平正义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准则,需要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干涉别国内政,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遭遇多重危机和动荡变革交织时期,需要秉持公理,践行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立足正义,坚持客观公道,反对地缘掠夺和拉帮结派。各国无论国情如何,均可公平参与国际事务,公平拥有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建构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规则只能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制定,不能由个别国家和国家集团来决定。”

  3.构建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新型国际关系

  当今世界,面临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世纪疫情、跨国犯罪等全球性威胁与挑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唯有构建全球性应对才能实现互利发展。合作共赢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目标,需要秉持正确义利观,杜绝对抗与独占,同担责任,共享机遇。无论是志同道合还是求同存异,都可结为伙伴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通过创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造更具吸引力的经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同世界各国实现更高水平的合作共赢。

  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多维实践路径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创建一条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国际交往新路。

  在全球层面,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有助于各国对构建新型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和凝聚力量,在地区、多边和双边层面灌输新型国际关系理念,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循序渐进、逐步构建。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正在大力推进,与世界各国对话、交流与合作正在稳步推进,目前我国的建交国总数已增至181个,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伙伴关系,不断外延的“朋友圈”,有助于早日实现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的不断加深要求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角色。在全球治理中,中国应不断加强与各地区、全球性组织的合作,特别是要发挥联合国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能够扮演参与者、引领者、共识凝聚者与监督者的角色。

  在地区层面: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东盟、南盟等地区组织的合作。2020 年,中国首次和东盟相互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共同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引领区域经济复苏。中国和东盟在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方面都作出了表率性努力。

  在双边层面: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和繁荣稳定,共同捍卫彼此的战略安全和发展利益。符合人民的热切期盼,顺应双方共同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网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增进人民福祉。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印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邓蓝)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