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马超: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

时间:2023/1/19 12:43:14|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矛盾观念,是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根本观念。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与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进程高度统一。新时代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也源自于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以对主要矛盾的把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一、善于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其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定生产力决定一定生产关系;一定经济基础决定一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过来又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矛盾演进史。尤其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主要矛盾,并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过程中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分析和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社会每一个历史时期所制定的战略方针和政策任务,无一不与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成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谋划工作中心,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和积淀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现实,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同志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概括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三座大山”,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因此,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必然紧密围绕推翻“三座大山”这一历史任务而展开。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人类社会每个发展阶段,都存在有不可避免的各式各样的社会矛盾,其中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是矛盾的普遍性问题。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那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当我们进一步观察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时,又会发现,中国的社会矛盾存在着特殊性一面,它并非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那么简单,中国的社会历史状况更为复杂,在千千万万个矛盾当中,最为深重的是中国人民同“三座大山”的矛盾。要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就必须分析和把握“三座大山”产生、演变以及转换的内在线索,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势利导,逐个击破,最终建立一个独立的、统一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三座大山”被一一推翻,国家得以独立,民族得以解放,中国共产党亟须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全新把握。1956年,党的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这一全新论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经典论断,源自于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社会历史特征的全新认识,其依据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资产阶级、剥削阶级、压迫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但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不能再把阶级矛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而应当把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其二,虽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但中国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极端低下,社会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缺乏完备的工业体系,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把经济建设,尤其是工业体系建设放在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环节。一切其他工作都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工作。在此正确认识下,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工业发展水平开始取得长足进步。全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成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全新判断,实现了对社会主要矛盾把握的飞跃。《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重新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这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在那以后,中国社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在经过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将会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调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正确发展方向。

 

  二、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后,面对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善于分析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优良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统一,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重新审视中国社会各类矛盾,重新明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不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模式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判断,一方面体现了党对当代中国社会历史阶段特征的最新认识,体现了党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把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把握的第四次飞跃。

 

  经过新时代十年不懈努力奋斗,中国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全新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三、系统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必要保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时代是“出卷人”,新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回应,从而完成新时代的“答卷”。“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扎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征。新时代中国稳定解决了全体人民温饱问题,取得了世界上最庞大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事业的决定性胜利,社会总体上实现了全面小康。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提升,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部分进入世界前列的同时,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制约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成为党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全新把握的基本依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作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这一全新判断,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社会现实。一方面,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党要在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并没有改变中国所处的客观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党更加需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从而更好地实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一目标。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系统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首先必须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系统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不竭动力。党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做的艰辛探索,从来就没有现成答案。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程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是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第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未来。面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新理论指导新实践。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矛盾是问题的表现,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问题并解决问题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因此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主要矛盾,把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矛盾、民生福祉问题中的矛盾、“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矛盾以及党的建设中面临的矛盾解决好。

 

  第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世界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只有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也就是矛盾的观点去观察,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中国仍然而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以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为社会主要矛盾的系统解决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第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既需要中国视野,也需要世界眼光。因此,必须更加深刻洞察人类文明进步潮流,积极回应世界人民普遍关切,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综上所述,纵观党成立后的百年历史,每当党正确认识和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时,党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取得胜利。反之,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出现偏差,中国社会就会经历曲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全面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回答“时代考卷”,充分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生命力。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马超)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