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宋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时间:2023/3/16 15:37:11|点击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跳出“三农”谈“三农”,从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城乡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只有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才能够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行性:

  (一)找对了城乡融合的路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们从脱贫攻坚入手,通过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夯实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找准了城乡融合的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纵横交织的政策体系,纵向贯穿从中央到省市县乡村,横向则囊括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形成了责任落实、东西协作、干部动员、监督考核等体系。尤其是《乡村振兴促进法》要求,“国家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为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

  (三)找对了城乡融合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精准”。克服了农村工作中长期形成的“大水漫灌一刀切”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弊端的良方妙药。“精准”彰显追求发展质量、效益和投入产出比的经营管理理念。此外,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发挥其在产业结构、空间地理、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优势,更容易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助推器,发挥县域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

  二、乡村振兴要解决好城乡融合的重难点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关系演进和乡村发展脉络表明,乡村难以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国发展短板仍在乡村,主要重难点问题体现在:

  (一)城乡发展失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依然突出。如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日益加剧为主要表现的人口规模与结构失衡。以收入比居高不下、绝对差持续扩大为主要表现的经济发展失衡。以承载和治理压力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为主要表现的生态环境失衡。

  (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不全质量不均。主要表现在村组道路建设滞后,部分人口还存在饮水安全等问题。农村教育硬件不足、学生流失、教师紧缺等问题较为突出,基层医疗设施条件和乡村医生明显不足,市场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仍很欠缺。

  (三)乡村产业发展和农业供给侧改革困难重重。二三产业发展不到位,存在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相对低下、资源利用较为粗放等问题。农产品质量跟不上,缺乏竞争力,难以实现适销对路,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要素交换城乡不平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困难重重。

  (四)乡村治理有效困局和乡村文化建设滞后。没有探索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有效办法,乡村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纵向上下不够通达,横向左右不够和谐。乡村文化建设滞后,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乡村文化建设是虚的空的东西,没有实际价值”,从而导致有些地方做任何事情缺乏一股精气神。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议

  城镇和乡村是联系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确保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是乡村对于社会的最高价值体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应将农村的产业发展、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与城市发展一体谋划、一体设计、一体实施、一体监督、一体融入。

  (一)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破除由城乡二元思维衍生出的二元文化,摒弃从事农业丢人、不赚钱的旧观念,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和传统乡村手工业为主,以为农业农村服务为中心的服务业为主的二三产业。县城产业发展要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提供经济实惠的产品和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要适应县城居民的新需求,提供高品质农产品和生活空间。

  (二)推动城乡公共产品融合发展。要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相关制度顺畅对接,以顺应人口的城乡双向流动。重点要发挥县城和大中城市的优势,通过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让乡村分享城市的优质资源。发挥乡村优势,通过兴建养老机构、体育设施、休闲场所等,让城镇居民分享乡村发展的红利。

  (三)推动城乡生态融合发展。生态安全的难点痛点在工业在城市,但重点关键点都在乡村。生态产品的外部效应不仅体现在市场主体之间,也体现在城乡两个空间之间,需要推动城乡共建共享。要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消费者购买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完善绿色产品的定价机制,促进信息对称。

  (四)推动城乡要素市场融合发展。要更好激活人、地、钱等资源要素,促进农民进城,推动进城农民深度融入城市,适应人口的城乡双向流动。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深化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作者系云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宋媛)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