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余海秋:泰柬“通话门”引发的不只是佩通坦的信任危机

时间:2025/7/23 18:55:36|点击数:

   7月1日,泰国宪法法院宣布,受理有关调查总理佩通坦是否存在违宪行为的请愿书,并决定自即日起暂停佩通坦行使总理职权。这一切的导火索是6月18日一段佩通坦与柬埔寨参议院院长、前首相洪森的私人通话录音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这段录音不仅彻底引爆了泰柬双边矛盾,使两国陷入信任危机,更激化了泰国政治深层次矛盾,让佩通坦陷入执政危机。

  佩通坦是泰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被视为他信家族博弈泰国政坛的最后希望,如其彻底出局,将意味着他信家族政治命运划上句号。

  “通话门”的由来

   今年5月28日,柬埔寨和泰国军队在双方存在划界争议的冲博地区发生短暂冲突,交火持续了十分钟,柬方一名士兵在冲突中死亡,引发两国边境危机。事后双方均强调是由于误判士兵意图发生擦枪走火,试图息事宁人,然而由于事涉边境安全和国家主权,仍在两国激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6月15日,佩通坦通过私人渠道联系洪森,希望缓和边境紧张局势,早日恢复冲博口岸开放。据泰国媒体报道,洪森一方对通话进行了录音,随后散发给柬埔寨80多名参议院成员。6月18日,长达17分钟的完整录音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录音中,佩通坦称洪森为“叔叔”,强调“为泰阵营”并不认同泰国陆军第二军区司令本辛·帕卡朗就边境冲突事件发表的言论,希望洪森对她所面对的国内政治压力“给予理解”。佩通坦甚至说,如洪森有具体要求,“她可以安排”。

  通话录音泄露后,泰国国内群情激愤。18日当天,执政联盟第二大党泰自豪党宣布退出政府转为国会反对派,并称将提出针对佩通坦的不信任案。同时,上议院部分议员提出罢免佩通坦的请愿书,而作为国会第一大党的反对党人民党,以及曾是他信派系铁杆支持者的部分红衫军领袖,也要求佩通坦引咎辞职。

  被宪法法院停职后,佩通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道歉,并表示自己将在15天内向宪法法院提交申辩材料,澄清外泄录音的真实背景和她与洪森通话的初衷。然而,佩通坦的努力未能缓解泰国国内的汹涌舆情,指责她“卖国”“有辱国体”的声音继续发酵,民众和改革派对其施政不力的不满也随之放大,加之保守派和军方的不信任,佩通坦迎来上台以来最大挑战。

  7月1日佩通坦遭停职后,其总理职权一度由副总理素里亚代行。可是,就在宪法法院对佩通坦是否应停职做出裁决前的几小时,泰国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批准了佩通坦的内阁改组申请。改组后,佩通坦兼任内阁文化部长一职,原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普坦改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7月3日改组后的内阁成员向泰国国王宣誓就职,佩通坦宣誓就任文化部长。当天下午,泰国政府召开内阁特别会议,宣布在佩通坦停职期间,由普坦代理总理职务。也就是说,在短短72小时之内,泰国总理的职权在三名政要手中流转,上演了现代政治的惊奇一幕。

   国政治棋局的重组

  “通话门”直接导致佩通坦被暂停总理职务,这很可能构成她个人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更可能成为他信家族政治命运的转折点,泰国国内政治棋局的新一轮重组业已拉开帷幕。

  目前来看,佩通坦执政前景堪忧。她深陷“通话门”丑闻和国内政治博弈,复苏泰国经济、提振旅游业的措施以及对泰美关税谈判的处理等均备受苛责,经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泰国国内舆论热议的焦点,执政合法性和民意支持率均危在旦夕。

  从泰国政局来看,通话录音仅是泰自豪党退出执政联盟的一个借口,根本原因在于为泰党与泰自豪党激烈角逐政治权力,对内政部长职位的争夺以及2027年大选地方选举网络的建构和归属才是矛盾核心。

  宪法法院的裁定留有诸多悬而未决的因素,对佩通坦及他信家族而言可谓开启了新一段煎熬之旅。一是佩通坦是否可以留在内阁里,需要等待司法解释。此次佩通坦虽然在内阁改组中兼任了文化部长一职,但其被停止履行总理职务的原因是“道德风险”。根据泰国宪法规定,有“道德风险”的人不得担任内阁成员。二是人民党不再支持泰自豪党对佩通坦的不信任案,因为每次国会会议都只能提起一次不信任案。但如果将来宪法法院不对佩通坦做出罢免裁定,新的不信任案很可能会在议会内被提出。三是“红黄合流”的街头运动有可能再次聚集,试图对宪法法院施压,以形成压制为泰党的政治态势。四是有关他信在流亡期间犯有“冒犯君主罪”的指控已开庭审理。宪法法院对佩通坦予以停职的裁决释放出清晰的政治信号,即保守阵营对为泰党极为不满。如果为泰党无法做出令保守阵营满意的政治回应,那么即使宪法法院裁决佩通坦过关,他信的“冒犯君主罪”也将成为压垮为泰党的“稻草”。 

  泰柬矛盾的升级

  “通话门”事件也进一步激化了泰柬矛盾。6月22日,柬埔寨宣布停止自泰国进口燃油和天然气,并建议本国公民避免前往泰国。次日,佩通坦宣布加强与柬埔寨边境的管制措施,以全面提升打击跨国犯罪的力度。

  泰柬边界争端局势加剧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与政治紧张局势的共振。当前泰国与柬埔寨都存在政治紧张局势,因此在边境擦枪走火后,边境问题再次成为矛盾聚焦的核心。

  而泰柬两国政治家未能及时、妥当处置边境冲突也会在经济、民生、外交领域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中南半岛的互联互通进展受阻;另一方面,泰柬冲突可能引发域外大国介入,除了法国有意以前宗主国身份介入调停之外,美国也跃跃欲试,试图以“调停”之名插手中南半岛事务,加快推进其“印太战略”。

  泰柬同为东盟重要成员国,彼此矛盾的加深对东盟的稳定和一体化进程产生消极影响。一是成员国之间不信任感加剧,削弱各方对区域安全机制的信心。如果泰柬边境冲突升级,其他存在领土争议的东盟国家可能将对东盟调解能力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区域安全合作框架的有效性。二是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受牵制。2024年泰柬双边贸易额近40亿美元,其中边境贸易额达4.85亿美元。如果双方不能有效管控冲博边境冲突,口岸关闭期限延长,将直接冲击双边及东盟整体经济连通性,甚至波及东盟自贸区的货物贸易与投资信心。三是东盟以“协商一致”为议事原则,泰柬争端若长期僵持,无论是坚持双边解决还是寻求外部力量支持,都将削弱东盟“内部消化争端”的机制权威,进而影响东盟的形象,降低成员国对东盟的信任度和依赖度。

  重建政治互信,维护区域和平发展  

  “通话门”引发的泰国政局动荡和泰柬矛盾升级是值得所有国家深思的外交、安全和信任问题,重建政治互信、维护区域和平发展才是解决之道。 

  “通话门”也暴露出泰柬两国关系在信息安全、外交沟通机制等方面的漏洞,凸显外交信息安全和信任建设的紧迫性。此次事件,社交媒体对放大舆情“功不可没”,跨国信息流动加剧了两国公众的情绪化反应,导致政府难以及时引导舆论,极大压缩了双方政府的政策选择空间,迫使佩通坦在通话录音曝光后不得不公开采取了一系列对柬强硬措施。在数字化时代,外交沟通的保密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行为体需从技术、制度、策略等方面协同发力,才能有效维护外交信誉,保障对外关系和国际合作的长期稳定。

  这次事件也揭示了区域合作面临的深层次挑战。一方面,东盟需要建立更加立体化、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强化、细化有关总体框架下涉及边境安全、危机管理以及紧急通话的机制,以降低因孤立事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政府也面临加强公共外交和舆论引导的新课题。对于边境冲突等高度敏感的问题,处于危机中的各方需要加强协调合作,防范信息战、谣言和煽动性言论对区域合作的侵蚀。这对于泰国、柬埔寨和其他东南亚国家而言,亦是推进区域信任措施建设的新契机。从危机中汲取教训,可推动东南亚国家共同完善外交行为准则与危机沟通标准,促进区域合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作者为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作者:世界知识 责任编辑:庄弘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