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沈向兴:续写好誓词碑故事

时间:2025/2/6 16:39:21|点击数: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学深悟透笃行重要回信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誓词碑的深层次价值意义,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奋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参观民族团结誓词碑。云南日报社供图

  充分感悟重要回信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饱含深情,内涵丰富。我们可以从五个维度去认识和把握。

  把握好重要回信精神的理论深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既回顾历史,也立足当下,更放眼未来,对新时期边疆地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把握好重要回信精神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我们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磅礴力量。

  把握好重要回信精神的视野广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既是写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也是写给云南各族人民的,更是写给全国各族人民的。我们要站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宽广视野,辩证看待当前我国民族工作所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深刻认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紧迫性、重要性,真正读懂这一重要回信的时代价值。

  把握好重要回信精神的历史厚度。早在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就曾到过宁洱县那柯里村,提出“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多次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次重要回信,其精神实质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紧密联系的,我们要立足100多年来党的民族工作历程和70多年来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正确认识和把握重要回信的深刻内涵。

  把握好重要回信精神的实践力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十年来,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巨变。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云南要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还有不少短板弱项,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我们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契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促团结,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步伐,努力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作出云南新示范。

  

  宁洱民族团结誓词碑 陈飞/摄

  深刻认识誓词碑蕴含的深层次价值意义

  1951年元旦立下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见证。

  誓词碑蕴含着云南各族人民的历史自觉。云南和平解放之初,边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很深,少数民族之间也有很多隔阂。同时,逃到境外的国民党残匪还不断派遣特务和武装残匪内外勾结,窜扰我边境。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我们党把解决民族问题作为当时的核心任务,着力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在党的领导下,边疆各族人民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形式来表达团结到底、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坚定决心。这一历史丰碑,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的重要论断。

  誓词碑蕴含着云南各族人民的思想自觉。誓词碑的诞生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关键的主导因素。碑文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体现了边疆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由衷信任和衷心拥护。比如,傣族代表召存信,第一个在“民族团结誓词”上签字,并于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生守护民族团结的“老州长”。这一历史丰碑,生动诠释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的重要论断。

  誓词碑蕴含着云南各族人民的行动自觉。盟誓立碑后,各民族代表恪守誓言,用自身行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爱国爱党的信念,有的甚至献出了热血和生命。比如,傈僳族代表李保立下了“永远听共产党毛主席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的铮铮誓言,并用生命捍卫了这一誓言。这一历史丰碑,生动诠释了“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也必须由各民族共同维护、巩固和发展”的重要论断。

  誓词碑蕴含着云南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碑文内容“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真情流露出边疆各民族期盼平等、实现自由、追求幸福的迫切心声,充分表达了对实现各民族和谐共处、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的美好期待。70多年来,云南谱写了党的光辉照边疆的壮丽诗篇,唱响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真情颂歌,并在新征程上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这一历史丰碑,深刻诠释了“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的重要论断。

  用心用情用智续写好誓词碑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实践,为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当好学习者。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固树立“我们都是收信人”的角色意识,把自己摆进去,学习好重要回信内容,领会好蕴含其中的深层含义,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力行。

  当好研究者。充分发挥我省作为民族学研究资源宝库的作用,从历史、民族、文化等多个视角,深入挖掘誓词碑的深层次价值和现实意义,努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践升华为理论体系,进一步提升云南民族研究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好参谋者。紧扣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定位,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示范区建设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和短板弱项,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当好宣传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总结民族团结进步的鲜活实践,选树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创新宣讲方式,既要在讲坛上讲,更要深入群众中去讲,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云南故事、讲好誓词碑故事。

  当好践行者。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固树立“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理念,立足岗位、扎实苦干,奋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沈向兴

来源/作者:《云岭之窗》杂志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