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雅卉: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时间:2024/4/3 18:34:01|点击数:
文化是国家之魂,民族之根,人类文明之所以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得益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尽管遭遇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等逆风逆流,开放合作共赢仍然是世界的主旋律,我们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交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国家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持文化自信,需要创新传播途径,也需要做好优质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华文化的很多优良传统和瑰宝已经潜移默化融入不同国家的文化当中。从茶叶、丝绸、瓷器,到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高铁、新能源汽车,中国总是持续向世界输出一个接一个的惊喜。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开放包容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性,中华文明尊重“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以宽广的胸襟拥抱不同文明,借鉴吸收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各国文化的精华,不断充实与丰富自身。它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又吸纳和发展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5000年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传承与创新、日新月异的发展,更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来自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文化自信”最坚实的基础。在当今世界各种文化交流激荡的大潮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气势昂扬而不张扬、态度自信而不自满,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创新传播途径。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创新传播路径是关键。第一是要继续发挥好主流媒体的主导和优势作用。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融合,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主流媒体的全方位合作,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让人人都成为中华文明故事的讲述者。坚持“洋为中用”,努力建设一支对华友好、“能言善传”的海外专家、网红大V队伍。借力高层次专家和国内高端智库,发挥学术共同体、智库、媒体的协同作用,提升中华文明对外传播效能。第二是用好全媒体手段。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在海外受众可理解、易接受的多元呈现方式和渠道上下功夫。用好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照片墙(Instagram)、抖音国际版(TikTok)等集聚海外受众的载体,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第三是强化技术赋能。积极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加快深度融合发展。依托虚拟技术、数字文创产品,利用元宇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以及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文明传播体系。把握受众思维,突出沉浸式体验,推出更多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精品。第四是重视青少年群体。面向全球青少年,做好文化传播,让他们把亲身经历的中国故事以多种形式向世界传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更加深入。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话语,引导他们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让国潮国风成为“Z世代”新时尚。丰富拓展青少年国际交流的文化内涵,把“小活动”办出“大意蕴”,依靠青少年、支持青少年、培育青少年,积极发挥青少年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要持续输出优质文化产品。加快打造优质文化精品,做好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一是掌握世界主要文化市场动向,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需求,提升文化传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利用线上线下不同方式开展国外受众调研,深入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因人因地因时,开发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品。开展长期的追踪调研,持续关注、收集国外受众对文化产品的体验和反馈,优化调整产品设计与产品推介方式,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文化产品。二是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打造文化精品,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引导不同国家的受众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三是做好优质影视文化作品的输出。前有美国的好莱坞,后有近邻印度的宝莱坞,优质影视文化作品是国家文化对外传播最重要的方式,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影视文化作品的输出,首先要借力行舟,借助并整合相关方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国际化、民族化的中国影视文化作品海外传播体系,做好系统传播和整合传播。其次是借机行事,有机结合外宣的文化诉求和不同国家受众观众的需求,找准时机,讲述烟火气里多样的中国故事。最后,是借船出海,一方面要按照目标国家、地区受众的风俗、传统、习惯和偏好,针对性地打造差异化的影视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中国也应该主动出击,在全世界寻找知华懂华的优秀导演,合作拍摄、制作国外受众感兴趣的影视文化产品。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邹雅卉)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