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陈利君:打造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品牌

时间:2018/2/28 15:24:35|点击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人文交流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的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内容。云南作为中国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重要省份,在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具有与其他省份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地位。下一步,要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品牌,从多方面继续推进人文交流及民心相通工作,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战略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服务。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合作现状

  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有着悠久的人文交流史。2000多年前“南方丝绸之路”就已将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紧密联系在一起。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愈发频繁,层次越来越高,形式日益多样,内容不断丰富,有力地促进了民心相通和经贸合作的开展。目前,中国与许多南亚东南亚国家签署了有关文化、教育、科技、旅游等方面合作交流的文件、协议、议定书、备忘录。得益于传统友好交往的基础、良好的区位优势、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南同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合作得到广泛开展,成果丰硕。举办了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中国—南亚智库论坛等活动。云南高校留学生人数和中小学校招收国际学生人数达到2.2万多人,建立了10多所孔子学院(课堂),开通了多条通往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航线,每周航班达190多班。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针对柬埔寨打造的一台全方位展示柬埔寨吴哥王朝的大型文化旅游驻场演出《吴哥的微笑》已演出2000多场,总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成为云南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典范。在学术、科技、人才、智库、体育、媒体等交流方面,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也进行了深度合作,构建了多个平台。

  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近年来云南在开展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明显成绩,但也应看到,目前离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还有很大差距,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容忽视。

  地缘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道是推动人文交流的基础,但云南基础设施仍落后,严重制约了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的开展。

  经济支撑严重不足。经济是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撑。尽管近年来云南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经济实力仍然有限,许多人文交流项目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开展或较好开展。例如云南省政府奖学金、外籍教师工作经费、公派出国留学经费等都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

  对外合作交流体制机制不适应新的开放形势。良好的环境是推动人文交流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云南建立了许多对外人文合作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但是机制体制不顺,中央与地方、官方与民间、文化事业单位与企业商会等没有形成多元参与的运行机制,难以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地开展人文交流。已建立的人文交流平台的整体性、协调性不够,可持续开展跨境人文合作交流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从而使得各平台和机制的活力不足,其在对外交流中的基础性、互动性、先导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人才缺乏。人文交流是通过人员、心灵、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促进文化认同、价值认同、观念认同,达到增进相互认识、了解、合作的目的。大规模的人文交流需要有一大批专门的人文交流人才作为支撑,但从现状来看,云南很明显缺乏这一类的高水平专业人文交流人才。

  对外传播能力有限。人文交流要获得更多关注、提升影响力、拓展发展空间,需要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尽管云南已采取了许多措施提升各人文交流平台的对外传播能力和水平,但仍然面临语言劣势、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传播方式落后、对外传输体系和渠道不健全不畅通、边境前沿阵地建设滞后、反文化渗透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人文交流是深化经贸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根基。人文交流合作项目特别是重大文化项目要落地和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国家和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及资金等支持,但云南至今没有制订专门针对提升文化对外传播能力方面的政策法规,使得许多人文交流项目难以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广泛开展,开展的一些项目推进也较为迟缓,落地的项目有的效果也不佳。

  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人文交流中心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同时,要求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云南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打造国家级人文交流品牌。充分发挥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以及农博会、茶博会、文博会、石博会、边交会等平台的作用,形成各平台互补、联动发展的人文合作交流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吸引国内外知名论坛落户云南,探索打造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努力扩大“朋友圈”,促进民心相通。推进沿边人文口岸建设,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实施一批示范项目,推动沿边地区人文合作交流与文化贸易发展。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打造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新优势。以教育、文化、旅游合作交流为突破口,支持更多南亚东南亚国家学生及相关人员到云南攻读学位、旅游和开展文化交流。在云南建设一批“国门学校”“国门医院”,吸引周边国家到云南上学、就医。

  广泛开展民间友好交流活动。以打造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为引领,推动不同国家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提升相互认知和认同水平,不断促进民心相通。积极宣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各种文明间的有效对话,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人文交流基地。

  不断提升政治互信水平。民间大交流、大合作才能累积互信,增进感情。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竞争,但加强务实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是彼此的共识。在此背景下,要提升政治互信水平,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和相关矛盾与分歧,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为人文交流营造良好氛围。

  积极发展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是保证民间交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加快发展民间组织,积极推进民间组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民间组织参与国际活动的水平和能力。

  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流品牌的媒体,探索新型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注重传播效果,增加亲和力和影响力。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来源/作者:社会主义论坛 责任编辑:念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