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陈春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20/12/29 13:06:47|点击数:

  我国1982年的宪法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其主要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我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但是也造成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局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并作出具体部署。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是极为严峻的,当务之急是要直面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以积极应对有关问题。

  一、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当一个国家(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而按照我国发展基金会所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2年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已达到国际标准的两倍,因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有不断加速的趋势。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劳动力的大量缺失,以及养老与医疗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将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二、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的影响

  我国已经走出了人口红利期,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带来的影响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在总体人口中占据核心以及支配地位的往往是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加快表示我国劳动力资源缺乏,表现出劳动力资源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在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下降到64%左右。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的现象将会在很多地区上演,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二)“居家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随着计划生育的长期执行,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多数家庭的成员构成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四个老人”,而老年群体的养老方式依然是居家养老,这就造成了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多数青壮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赡养、关怀老人方面普遍存在着力不从心的情况。二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形成普遍的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导致养老从以往的“用心”逐渐转变为“用钱”模式,传统家庭观念中赡养父母的思想逐渐转变为用物质、金钱供养老人的思想,家庭养老功能在弱化,老年人的物质和情感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

  (三)难以保障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人口老龄化大幅提升了健康保障需求。随着人口老年期的延长,特别是随着高龄期的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将显著增加。然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医疗,轻预防”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疾病预防资源不足,难以发挥其在减少疾病发生率、减轻疾病经济负担中的基础性作用。此外,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未建立健全,老年病医院和老年康复、护理、临终关怀机构严重不足。

  三、应对策略

  要根本上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国民的生育意愿以有效促进人口增长。据预测,2020年我国新生婴儿1465万人,出生率降至10.48‰,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100万人,全面放开二胎后,也并没有引发生育高峰。我国国民的生育意愿不高,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计划生育政策所推崇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短时间内难以撼动;二是养育二孩的成本巨大,很多家庭难以承担。为了有效促进人口增长,增强国民的生育意愿是当务之急。鼓励生育的措施可分阶段实施,简单而言,需酌情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应对政策。短期内,应全面放开生育,优先发展幼教产业和公共托幼服务,加强国家义务教育体系。中期内,建议建立生育基金制度,并妥善利用好存量的社会抚养费,通过花费较小的经济手段来鼓励家庭生育;延长产假并建立育儿假制度;制定鼓励生育的住房政策,等等。长期内,待以上政策效应递减时,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对多孩家庭和女性再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并对多孩家庭给予财政补贴。

  (二)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老年群体在年轻时曾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部分人在退出工作岗位,进入离、退休状态的初期,一定程度上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和情绪,而其子女因迫于生存压力而不能及时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抚慰。加之老年群体的生理机能会日益退化,自身免疫功能也会逐渐下降,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因此,相较其他群体,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社会的关心和理解。应该从精神抚慰、养老保障、医疗服务三个方面着手去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关怀。一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为老年人提供较好的精神娱乐场所,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其在与不同人群的交流中体会乐趣,从而排解负面情绪。同时,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开展心理咨询,医护人员在服务老年人群的过程中,对待老年人要有耐心和爱心,站在老人的角色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的痛苦,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解除他们精神和内心负担,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归属感。二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应充分发挥财政的再分配功能,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增加养老补贴,加大对老年福利的投入。鼓励地方政府对经济困难老人和高龄老人,给予适当的家庭补助和高龄津贴。同时,政府要支持社会力量成立养老服务机构,整合地方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向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可以采取以国家、集体、社会、个人等多渠道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以各种方式加大养老服务机构的兴办,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加全面、便捷以及高水准的养老福利机构。此外,要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更多公益慈善养老基金,充分发挥慈善组织作用,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切实凝聚社会的力量,提高老年群体的生命质量和生活品质。三要着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抵抗力下降,多数老年人深受疾病的困扰。因此,医疗保障对于老年人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完善医疗福利保障,让老年人看得起病;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要更有耐心。老年患者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不仅治愈率低,而且病程长,经常会伴有功能性方面的问题,所以更需要医护人员长期的医疗照护。同时,医疗机构人员更需要加强对老年群体健康知识的宣传,以老年群体常见病为主要内容,向老年群体普及老年保健和卫生科学知识,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指导,积极向老年人讲解相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他们的生活行为也要进行适当的干预,从而加强对老年人医学人文关怀。

(作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所 陈春艳)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