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岩娜: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4/4/24 11:30:51|点击数: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概念作出了总揽性概述,并对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与核心标志等内容进行了科学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云南因地制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锚定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这两个主攻方向。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云南要做深做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生产力。要积极构建生态体系,维护和发展良好的自然生态,形成和巩固良好的发展生态,以良好的环境保障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通信枢纽和空间信息国际交流合作中心。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起来考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强调三者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科技创新的新优势。一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二是优化高等学校及职业教育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三是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共进。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烟草、有色、化工、花卉、中药材等传统产业,使其创新水平全国领先。其次,优势产业要做大做强。做强做优高原特色农业,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其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培育新材料、稀贵金属、先进装备制造、光电等新兴产业,布局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低空经济、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以改革开放为重要抓手。云南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持续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一是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与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更好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繁荣、促进先进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政府和市场作用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经验。基于政府和市场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的不同作用和特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实现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协同发力。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重大科技攻关。在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过程中,政府投资科技项目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关键性、基础性技术的研发攻关需要政府来推动。同时,关键科技攻关项目需要多元创新主体的共同参与,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财税支持等方式,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协同起来,从而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效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把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建设政企联合研究平台载体,鼓励民营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只有政府有为、市场有效,才能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云南要继续围绕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上持续发力,要坚定不移走对外开放合作之路,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建设,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努力在全球范围配置先进生产要素。创造性落实国家支持云南加快建设辐射中心的意见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重大政策,把区位、资源、生态、劳动力等优势整合塑造为综合优势,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更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段岩娜)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