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管理 > 课题研究

2019年“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创新团队”调研情况推介

时间:2019/9/2 17:14:30|点击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领导和关心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各民族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较之历史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关系融洽,边疆稳定,形成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云南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大多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差、发展起点低、历史欠账多,远离中心市场和城市集群,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甚至同一民族内部发展不平衡还十分突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面临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纠纷上升并存,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和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

  基于云南省情及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资助的“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创新团队研究”项目立项,下设“云南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研究”、“云南沿边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研究”、“云南乡村散杂居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研究”、“云南城市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研究”四个子项目。旨在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脱贫攻坚战、加强边疆治理等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立足云南省情,放眼中国国情,结合云南“三个”发展定位,聚焦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实践,集中攻关,为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2019年7月-8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分三个调研组分别赴普洱市、临沧市和昭通市进行示范区建设情况的系列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情况:据调研了解,普洱市市委、政府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来示范区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围绕建设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区和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为目标,先后制定了《普洱市关于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和《普洱市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部队宗教活动场所和开展命名示范单位的实施办法》,使示范区建设实体化、工程化、项目化和指标化。此外,为把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各单位理论学习重要内容,普洱市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上广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方针、政策和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市委党校和普洱民族团结进步干部教育学院主体班中开设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规、宗教政策、民族知识、民族工作和实践等课程,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団结宣传教育,从小学三年级到中等职业学校统一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做到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学校208所。另外,普洱市大力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词碑精神,以普洱民族团结为教材,重点挖掘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和现实意义,彰显誓词碑精神在党性教育、统战工作、民族工作、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扩大誓词精神在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历久弥新的时代影响。同时,各级政府在示范区创建中还涌现出许多工作亮点。如西盟佤族自治县班母村村民自发成立的“脱贫委员会”,发挥村民、村委会、村贤几方面的聪明才智,有力助推了乡村的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借助民间传承的“宾弄赛嗨”民族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文化传统,不断巩固和深化了多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二、临沧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情况:调研组先后对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镇康县南伞镇、勐捧镇、勐堆乡,沧源县勐董镇、芒卡镇、勐角乡,耿马县孟定镇、耿马镇三县一区的6个民族团结示范点,10个抵边村,2个边民互市点,3个国家级口岸,2个宗教场所(佛教和基督教各一)进行实地调研。据调研了解,临沧市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大力加快少数民族社会基础设施和教育投入,为加快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先后实施《临沧市扶持彝族支系俐侎人发展三年专项规划(2013-2015)》投入整合资金5.02亿,极大程度上推动了俐侎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另外,临沧市对3个边境县和双江县实行14年免费教育,市民族中学、市一中、2所省一级完中建民族高中班;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对外辐射,教师培训);边境沿线跨国学生享受同等基础教育和营养餐。针对沿边区位特点,临沧市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五个认同”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固边守土成效显著。临沧市积极倡导民族团结进步6+n工作法;积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先后打造翁丁、葫芦小镇等一批民族特色小镇和民族特色村;创办缅甸中文报《金凤凰》等杂志,积极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三、昭通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情况:调研组先后对昭通市的镇雄县芒部镇、坡头镇,威信县的水田镇、彝良县洛旺苗族乡、柳溪苗族乡、鲁甸县茨院回族乡、昭阳区布嘎回族乡等四县一区的20余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村、基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昭通近年来在扶贫攻坚、民族教育、民族干部等方面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社区)建设上一批批成果。昭通市作为典型散居民族地区,在没有民族自治区那样的政策法规支持的情况下,仍出台了针对各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干部培养配备、少数民族公务员岗位设置等促进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的系列特殊民族政策,打造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社区),并具有自己的特色。如彝良县的洛旺乡,镇雄县的坡头,上下街,永善县的马楠乡,威信县的湾子苗寨、荒田红军苗寨,彝良县的横店、茶园,昭阳区的布嘎镇等等,在村容村貌、教育、脱贫等成效显著,分别称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的成功典范。昭通市作为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在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的关系上,在精准扶贫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上,成效显著。许多贫困的少数民族村寨,通过扶贫攻坚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的建设,不仅使当地少数民族走出了贫困,改善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人居环境,还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保护,使原来的穷乡僻壤变成了现在的美丽乡村。多年来,昭通的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民族或宗教问题引发的矛盾纷争。昭通市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与革命老区的开发建设和红色旅游相结合,依托扎西干部学院、罗炳辉将军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整合融入到脱贫与示范区创建中,不仅使边远贫困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得到发展进步,也使革命老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真正体现党和政府的初心和使命。

  此外,昭通市调研组就城市民族工作深入到昭阳区文渊社区和永安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据调研了解,两个城市在城市民族工作中强化服务职能,多渠道搭建城市少数民族和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平台。文渊社区在辖区内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办了民族团结宣传栏,举办了少数民族知识竞赛,召集少数民族老年班学习宗教政策,积极在宗教场宣讲党的政策法规;建立起了社区“两委一站”的工作模式;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道德大讲堂;多次开展少数民族就业培训活动;建立了科普电子阅览室;稳步开展结对帮扶工程。其创建经验多次被市级以上部门认可和推广,并多次被多家市级以上媒体所报道。永安社区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对社区群众进行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网站,开通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QQ群、微信群,成为昭阳区第一个运用互联网+建立网站的社区;走访问候残疾人、空巢老人家庭,了解其生活情况,做好扶助服务;走访问候民族宗教方面人士,征询意见建议,做好凝聚民心服务;走访问候失业、困难家庭,做好温暖服务;利用节假日走访慰问社区少数民族,给社区困难少数民族送温暖;开展社区各族群众连心活动。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结合各民族传统节日开展联谊活动,比如在清真东大寺开展了“民族传统饮食文化”活动,庆元旦“一家亲”联谊活动等,体现邻里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一家亲的民族团结氛围;及时协调和解决少数民族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处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各类矛盾纠纷,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维护少数民族平等权益,引导教育各族群众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谐相处;关心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人士,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干涉宗教场所内部事务,保证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建设和服务措施,昭通市城市民族工作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两个社区先后被授予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荣誉。

来源/作者:民族学研究所/李红春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