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上午,哲学所全体人员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杨晶副所长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全文,随后全体人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

  哲学所所长谢青松研究员在发言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旁征博引、佳句频出,如他在讲话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文,如庄子的“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曾国藩的“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以及《中庸》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本人良好的学术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的浓郁的文化情怀。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中西马三学、三种思想文化资源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态度。总书记并不是独尊儒术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也不是唯马是尊的教条化马克思主义者,而是融通中西马三学的“马魂中体西用”者,这也是我们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范式。

  哲学所副所长杨晶副研究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追求的深度,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可谓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鼓舞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我们深深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时代要求和中国发展实际,对中华文化作了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谱写了我们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治国理政情怀的新篇章。“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同样要求我们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态度,从中汲取智慧和养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的发展。作为社科院的研究人员,我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任务,不断加强学习。今后一段时期,我将着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尤其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中国哲学智慧,深刻领会他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努力做到不畏艰辛、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哲学所党支部书记姚天祥研究员指出,习总书记的讲话站在时代的前沿,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讲话》作为一个纲领性的文献,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从而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唐嘉荣研究员表示,习主席讲话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的思想指南和解放指南,是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指导,渗透着习主席“问题哲学”和“问题意识”的哲学思想及体悟,对我们解决大众面临的实际问题指明了方向。王海东副研究员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马魂中体西用”为旗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针对时代问题,提出破解之道,为往圣继绝学,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刘林博士表示,现今的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考核存在着行政化、形式主义和导向扭曲的问题,这对于那些认真钻研学问、坐冷板凳和研究周期长的学术研究和学者是非常不利的,需要改革当今的人事考核机制,为科研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熊馥译则认为,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学术创新得以发生的真实条件,实际工作和操作中应努力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认真思考科研工作与行政管理孰轻孰重,孰前孰后,孰本孰末。

  马超谈了学习习主席讲话的三点体会:一、时代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时代的声音。习主席讲话深刻把握了当代中国时代特点,基于社会现实,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这是历史与时代的要求。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智慧与理性的结晶,其产生和发展具有高度的学科性专业性规律性规律性。习主席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体现了尊重规律,运用规律,实事求与时俱进是的马克思哲学精神。三、学习讲话精神,重在落脚现实,落脚工作,落脚科研。科研单位应该把习主席对科研人员的期待,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做到尊重知识,尊重学术,尊重科研工作者。在此基础上,邵然博士认为,习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辩证法原则,任何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而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次地指向了重大的理论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用辩证的方法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才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

  哲学所同时还通过所公共微信平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并撰写相关的学习心得及理论文章。同时建议我院加大对哲学学科的扶持力度,支持哲学所的学科建设,在政策与经费方面向哲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倾斜,鼓励年轻学者潜下心来做学问,真正推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精品。

                                                            (哲学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