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中国-伊朗友好关系的健康发展,推动华夏与波斯两大文明的深度交流,促进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服务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于和谐世界的构建。云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与伊朗穆斯塔法国际大学(Al-Mustaf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于2018年4月20-22日在昆明云南大学联合举办第三届“回(伊斯兰)儒文明对话”论坛。文明对话是当今世界全球化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崭新的学术论域,也是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群体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和睦相处的一种人文精神和学术实践;文明对话的提出,是全球化时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拨正与回应。近10年来,回儒对话作为文明对话论域中的重要学术论题,已在中国学术语境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回儒群体及其思想贡献的总结与回顾,是为了更好地阐发其宝贵的历史学价值及其时代意义,为建设和谐美好的世界提供一种具有中国本土经验的精神资源和人文参照。据悉,“文明对话”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杜维明教授所倡导,首次论坛于2002年8月在南京举办,第二次论坛于2005年11月在宁夏社会科学院举办,第三次论坛在云南大学举办,第四次论坛于2010年6月在南京举办。“回儒文明对话” 以中国伊斯兰教中国化,回族文化中的“以儒释伊”为中心进行讨论,成为积极回应“文明冲突论”,倡导“文明对话”的重要学术平台。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本次“回儒文明对话”国际会议的主题是:“回儒文明中的理性与公正思想研究”,集中探讨伊斯兰文明与儒家文明中的和平、和谐、公正思想价值等。会议由云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姚继德主持,云南大学原副校长肖宪、穆斯塔法大学副校长比尼亚分别致贺词。会上还宣读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大使哈吉、穆斯塔法大学校长阿尔菲拉的贺信。来自伊朗穆斯塔法国际大学、伊朗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兰州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广州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医科大学、江苏伊协等单位的中外学者阿特朗、里扎尼亚德、巴基尔盖优米、巴兰里欧亚斯、里扎图斯、穆特万里扬、米寿江、季芳桐、冀开运、白志所、马平、王泽壮、范鸿达、丁士仁、马颖生、王子华、马经、马健雄、孙俊萍、王永宝、马占明、马景、李福泉、李红春、赵卫东、张金勇、马志宏、冯瑜、马寿荣等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23日上午,会议举行由伊朗阿拉玛.塔巴塔巴伊著,云南大学姚继德教授翻译的《伊斯兰教叶派》出版首发式。云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施海涛主持,伊朗穆斯塔法大学副校长比尼亚兹教授介绍了塔巴塔巴伊的生平思想,译者姚继德教授介绍了本书内容。该书作者是当代伊朗最晚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伊斯兰教教什叶派》成书于上世纪60年代,原文为波斯语,是较为全面介绍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部学术著作。后由伊朗籍旅美穆斯林学者纳斯尔翻译为英文,在伊斯兰教受到好评。姚继德教授翻译原稿为纳斯尔的英文版《伊斯兰教什叶派》,为云南大学出版社与穆斯塔法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为双方长期学术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民族学所李红春副研究员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提交了题为“浅谈东南亚郑和信仰中的文明对话”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