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到29日在北京宁夏大厦召开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宗教学会联合主办的“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学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研究伊斯兰教的学者及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全国人大第九、十届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化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教授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长篇讲话。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曹中建主持了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书记、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原宗教所所长吴云贵,荣誉学部委员金宜久,李兴华研究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郭承真等伊斯兰教研究专家分别作了主旨发言。与会者分别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央新疆办、中国社科院、西北民族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甘肃大学、新疆大学、云南社科院等120余专家学者。此次会议专题讨论分为“伊斯兰教与中国化”、“伊斯兰教与本土化”、“中国伊斯兰教与对外交流”、“伊斯兰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伊斯兰教与中国地方社会”、“伊斯兰教与地方知识”、“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及“伊斯兰思想与文化”八个板块。针对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情境下的历史交往与联系,对中国化、回儒对话、文明对话、地方性知识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2015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都是全局性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探索宗教与中国社会的相互适应与互动关系,成为中国宗教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此次会议的主要背景。主办方认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历经1300多年,在此过程中,他积极适应中国社会,不仅丰富了中国多元文化的内涵,而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体系,积累了宝贵的适应经验。因此,探讨和研究伊斯兰教在适应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蕴含的和谐、包容、发展的理念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对于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发扬中国伊斯兰教优良传统,坚持中国化方向,推动宗教对话,和谐共处,维护民族团结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院纳文汇研究员和李红春副研究员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分别发表了“伊斯兰教在云南的本土化进程及特点:兼谈西双版纳‘帕西傣’文化”,“云南伊斯兰教地方性文化实践:有关生存策略的探讨”的发言。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伊斯兰教专家李兴华与我院民族学所青年学者李红春合影
(民族学所 李红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