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会现场)     
        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刘婷副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的新思路》开题专家咨询会于2011年3月3日下午在办公楼16楼会议室召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福泉研究员、云南省社科规划办副主任汤文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郑晓云研究员、民族文学所所长郭家骥研究员、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亚南研究员、科研处副处长李向春研究员以及云南大学尹绍亭教授等专家和领导到会给课题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参加咨询会的还有课题组学术顾问李永祥研究员、成员杨绍军研究员,以及社科院其他研究所的相关研究人员。
        课题组负责人刘婷首先向到会的专家和领导汇报了课题研究的拟定提纲,详细介绍了提纲思路。该课题属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研究的范畴。少数民族如何在城市化背景下,既能保持自己民俗文化传统的特色,又能融入到现代社会发展行列中,这一问题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近年来,从民俗文化发展的现代(休闲)方式推动民俗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切入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的研究却成为传统文化保护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者和学术成果均不多。
       故该课题拟选取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且在传统民俗文化上具有代表性的白族等作为田野调察重点,在开展调研前,收集民族聚居地的民俗事象、自然社会环境、当地旅游状况、休闲产业现状以及民俗文化保护措施的资料,专家学者论著和政府有关政策的文件和举措,进行充分的梳理分析。在形成初步调研思路和研究框架后,采用比较研究的视角和民俗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全面、深入、细致地考察县级以下基层社会,对其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方式的多种类型以及其中的休闲元素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挖掘,形成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在与当代休闲体验互动中传承的个案调研材料。并力求以此为基础,从整体上把握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休闲元素与休闲传承方式,并与城市化背景下现代生活中对民俗文化的休闲诉求进行理论分析和升华,完成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在与当代休闲体验的互动中实现活态传承的研究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该课题的研究既注重对单个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休闲元素做深入分析,又注重从整体上审视少数民族传统民俗的休闲传承方式,力求能够以点带面,客观全面地探寻到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到会专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的新思路》课题从现代休闲方式推动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切入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保护的研究,视角新颖,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
       开题报告对研究现状、意义、内容、思路、方法、重点难点均有简练、明确的论述,研究提纲完整,参考文献翔实,且已有前期调查,课题准备充分,思路清晰,方法可行。
针对课题的重点、难点,专家组提出以下意见:
       1.课题的创新点,即新思路应进一步发掘、提升,对休闲概念的内涵、外延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尤其是研究对象对“休闲”的认知,需要关注。
       2.所研究的民族须有定点的深入研究调查。
       3.对于民俗研究,应特别注意“休闲”与“神圣”的区别,同时要有变迁的关照。
       4.如何防范伪民俗和庸俗化的侵袭和污染,是当代休闲、民俗研究的难题,希望给予充分地注意。
       5.从提纲看,学理还应加强,逻辑还要理顺,诸如“城市化”、“休闲时代”等概念应有必要进一步思考,使之更加准确。保护、传承的思路建议单独成章。
       6.望严格按照申请书的承诺提交相应的成果。
通过到会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就课题内容和操作技术上的指导,使课题在研究思路、方法、内容、重点等各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明确,课题开题咨询会取得了预期效果。
(文:刘婷 图:代丽)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