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8日和20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尹仑博士分别应邀为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暨西边中心举办的“学术沙龙”(2009年第四期)和云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昆明办公室举办的“云南环境保护沙龙”开展了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传统知识”的讲座。
        尹仑博士首先介绍了云南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同时也是文化多样性丰富的地区。生物多样性包括了物种多样性、遗传资源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而传统知识则是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的人们所拥有的技术和知识的总称,这些知识使得他们能从当地的自然环境中获得最多收益。这种知识的绝大多数是通过代代相传,但在传承过程中,每一代的个体(男或女)也在原有知识上不断改变或者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这样的传承过程为当地人提供了生存策略。
       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之间具有重要的关联性。生物多样性是当地民族在认知、管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所具有的丰富知识,对于全球农业、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往往是文化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所以在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今天,如果不能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传统知识,那么我们人类现存的生物多样性将无疑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除了对环境造成破坏以外,传统知识由于大部分不具有文字记录,从而也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而逐渐消亡,这将会导致人类陷入困境,危机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传统知识能对生物多样性起到保护作用。许多少数民族信奉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崇拜山、水、林、物。这种崇拜无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积极作用。各民族都有对整个山林的保护,如藏族、傣族、苗族、布依族民族聚居的地区都有“神山”、“神林”、“龙山”、“圣山”等特别划出的山林,这些森林连同其中的动、植物以及其他自然景观,受到严格的保护。 傣族还有在村寨附近广泛种植人工铁刀木(Cassia siamea)薪炭林的习惯。这种铁刀木分枝萌发很快,越砍越长,是热带地区优良的速生树种,它们成为傣族农村的主要薪柴来源,大大减轻了对天然森林的破坏。
        当前,传统知识在面临迅速消失、不被重视和运用、知识产权不能得到保护的问题。因此必须寻找应对挑战的思路,进行政策咨询和倡导,开展应对挑战的实践。尹仑博士的讲座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给参加讲座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达到了预期效果。

(文学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