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王俊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以理论和政策创新推动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开题专家咨询会于2010年3月16日下午在民族文学所会议室召开。云南省社科规划办主任杨安兴、云南省社科院科研处成长郑晓云、民族文学所所长郭家骥、副所长李金明、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巡视员胡忠文等专家和领导到会给课题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参加咨询会的还有课题组成员王贤全、曹津永、刘镜净,以及社科院其他研究所的相关研究人员。
        课题组负责人王俊首先向到会的专家和领导汇报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该课题以居住在非自治地方农村的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将对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行理论思考,指出现有民族政策覆盖不到散居民族地区农村,而民族村是非自治地方散居少数民族的相对聚居区域,应将民族村纳入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的思考,并提出云南散居民族地区农村全面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制定《民族村工作条例》的建议课题提出的 “民族村”概念是对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民族村发展政策是对中国特色民族政策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民族村工作条例》是对中国特色民族法律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到会的省民委领导指出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正好是十一五末,各级党委和政府正在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做准备,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近期民族工作部门出台了有关散居民族的政策性文件,其中云发(2009)13号《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 促进民族团结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15年,要做好六项工程的规划和实施,其中包括了“散居民族地区扶持发展工程”。制定和实施扶持散居民族地区发展规划,以民族乡和少数民族比例达到30%以上的行政村和自然村为重点,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扶贫开发整乡、整村力度。《云南省民委关于印发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到要开展扶持特困民族、散居民族和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试点工作。《副省长刘平同志2010年全省民族工作会上的讲话》提到今年要编制好兴边富民、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散居民族地区、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提高“六大工程”的规划。这些文件的指定说明散居民族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但是至今为止,非自治地方农村少数民族也一直没有政策法规保障其平等地享有相应的权益。针对民族村的发展,只是在实践中给民族村一些政策方面的扶持,尚无专门的立法保障。因此课题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意义。
        到会专家指出课题研究首先要界定“民族村”的概念,是以20%还是30%作为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以一种民族还是两种以上民族作为民族村民族构成仍有研究的余地,以能让更多少民族民族群众受益为原则;研究时应对现有的中国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梳理,着力点应放在“理论和政策创新”方面;《民族乡工作条例》应以框架性的构想提出,具有方向性和指南性;建议做包括“预考察”和“预研究”在内的至少三次田野调查,并在田野调查中广泛听取基层民族工作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建议力图通过课题研究真实反映散居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为决策部门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专家对课题报告的篇章结构和课题成员间的工作分工也进行了很好的调整建议。
        社科规划办的杨主任还就课题开题报告的要求、课题成果形式、结题时间要求、课题成员变动、经费开支使用注意事项等技术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答疑。
        通过到会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就课题内容和操作技术上的指导,使课题在研究思路、方法、内容、重点等各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明确,课题开题咨询会取得了预期效果。
(文:王俊)
(责任编辑:温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