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交流座谈会
时间:2022/10/22 11:20:48|点击数:
2022年10月21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交流座谈会。座谈会由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正权主持,院党组成员及各所处正副所处长共40余人参加。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院党组成员和专家学者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畅谈认识和体会,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杨正权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杨正权同志带头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题进行交流发言。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是要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二是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是要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四是要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五是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沈向兴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沈向兴同志以《新征程呼唤新型智库》为题进行交流发言,他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新型智库谈了个人体会。一是新征程更加需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二是新征程为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三是新征程为新型智库提出新要求。四是新征程为新型智库建设划出了重点。五是新征程需要全面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新型智库作为党和国家的“思想库”“智囊团”,必须靠前服务,以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决策咨询参考。一是坚持党管智库,切实加强党对新型智库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围绕中心,紧扣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开展研究。三是坚持调查研究,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四是坚持质量导向,不断提高研究成果质量。五是坚持成果转化,确保产出更多能够转化为政策措施的研究成果。六是坚持高端建设,努力进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行列。
陈光俊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陈光俊同志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宣言书和动员令》为题进行交流发言。他对报告的十五个部分进行了分析阐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是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宣言书和动员令,为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绘制了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报告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总结我们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经验,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中国特色、本质要求、价值取向、战略安排、重大原则、重点任务、推进方式、人才保障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系统深邃的科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侯 胜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侯胜同志以《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图景》为题进行交流发言。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范式、新标杆、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有14亿多人口,用几十年时间整体迈入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此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破除西方强加给全世界的现代化“定理”,为人类发展道路提供全新选择。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思接千载、鉴往知来,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清晰取向。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站在这一高度谋划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才是真正代表人类进步新方向的现代化。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走出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
黄小军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黄小军同志以《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进行交流发言。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问题。报告的前两个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回答了站在什么样的起点上、为未来发展提供什么样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的问题。报告第三部分回答了中心任务是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第四部分到第十五部分,回答了怎么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的阐述,正是中国特色的体现。五个特征的概括表明,随着实践发展,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吴 莹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吴莹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题进行交流发言。她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相关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表述,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命题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深刻把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最重大成就。二是深刻把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最根本经验。三是深刻把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最庄严责任。
任仕暄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任仕暄同志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题进行交流发言。他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赵姝岚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副主任
赵姝岚同志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为题进行交流发言。她指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关键词之一。这一关键词已连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中两次被提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被纳入其中。这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使命担当。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全球事务与地域事务紧密相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
杨 晶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杨晶同志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 夯实全面建设现代化的人才基础》为题进行交流发言。她指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从民生的板块中出来单独成篇,与科技、人才紧密关联,成为第二个具体的战略目标。这一改变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密切相关,也是党在踏上第二个百年征程目标后对教育事业的新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的民生功能得到充分保障,一是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二是教育公平取得了新成效。教育作为基本民生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发挥,学有所教的问题基本解决,人民、国家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目标,教育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陈晓未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陈晓未同志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为题进行交流发言。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三农”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在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习近平总书记“知之深、爱之切”的“三农”情怀,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是一个全面系统、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动态发展的思想宝库和理论体系。作为一名“三农”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深学细悟、融会贯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座谈会最后,杨正权同志进行了总结发言,并对我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及时跟进学,全院党员干部职工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学习。二是全面系统学,要组织院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进行专题学习。三是深入思考学,全院党员干部职工都要撰写学习体会文章,《云南社会科学》《南亚东南亚研究》开辟专栏,院公众号、学习强国APP要推出一批理论文章。四是融会贯通学,推出“3分钟讲理论”短视频,院各级宣讲团成员、专家学者要做好宣讲工作。五是联系实际学,要联系云南实际,致力于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智库报告。六是专家领衔学,要举办各类理论研讨会,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座谈会现场
来源/作者:院机关党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沈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