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社科视窗

第二期“扬州智库论坛”举行 专家学者献计富民增收

时间:2017/8/2 10:02:04|点击数: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6月30日,由扬州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委党校、市社科联(院)、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扬州职大旅游学院联合主办,苏中发展研究院轮值承办的第二期“扬州智库论坛”举行,扬州市委常委、秘书长陈锴竑,扬州大学副校长黄建烨出席论坛。论坛以“聚焦富民”为主题,共入选优秀论文11篇。市各有关单位、高校、社科学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7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仲红岩围绕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作主旨演讲,扬州市委副秘书长、农工办主任李春国等5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扶贫开发、提升就业质量、农民增收、残疾人就业、大学生村官带动创业富民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扬州大学社科处处长秦兴方教授对论坛发言进行了点评。

  扬州市委副秘书长、农工办主任李春国作主题为《扬州市农村精准扶贫是实践与思考》的发言。他指出,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扬州市扶贫工作已经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聚焦致贫根源、聚焦重点区域、聚焦特困人群,精准落实“六大保障”。一是健康保障。强化医疗保障与社会救助政策衔接,建立健全因病致贫、返贫防范机制。二是教育保障。对低收入农户子女实施教育再补助政策,除目前国家、省市已实行的生活补助和助学金、免学杂费政策外,在校剩余费用全部由政策兜底保障。三是住房保障。用好用足中央、省危房改造政策,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逐户研究落实改造方案。四是就业保障。因户因人制宜落实就业帮扶措施,帮助就近就便安排就业岗位。五是生活保障。建议提高低保标准,减免费用。六是集体保障。进一步提高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强村集体服务和保障低收入农户脱贫能力。

  扬州大学经济学专业主任、教授成新华围绕“加快经济转型,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居民收入”展开发言。他指出,扬州产能过剩行业中的潜在冗余员工普遍存在教育水平低下的现象,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性失业窘境不可避免。因此,要强化项目尤其是外来资本对本地原有企业的带动作用。要提升项目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要加快自主创新,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引导企业面向国家战略。

  扬州市统计局农调队农经处副处长丁超作《基于收入结构视角的扬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的演讲。他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要鼓励农民创业,除了意识培养之外,关键是要解决创业资金难题,扩大有效担保物的范围;探索采用合作社牵头多户联保,取得银行授信的模式;繁荣农村金融市场,降低农民创业融资的门槛。要破除技术支撑瓶颈,建立农民创业技术指导专家信息数据库,搭建农民与专家交流的网络平台;建立农民创业园、实践基地。

  扬州市委党校办公室主任、讲师高扬作主题为“推进残疾人就业增收的扬州经验”的报告。她指出,残疾人作为特殊困难群体,整体经济收入、生活品质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成为富民增收工作中的难中之难。残疾人的特殊性决定了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教育康复是获得就业能力的基础,职业康复是获得就业机会的前提。在残疾人就业实践中,要践行“教育为基、培训为本、灵活就业为主”的工作理念,最大程度地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为残疾人提供适合的岗位,实现体面劳动。

  扬州大学高教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鲁烨围绕“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创业富民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展开发言。他认为,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的引导和扶持,要制定农村涉农服务业项目落地的优惠政策;开展创业项目的“前置性”评估,减少同质化项目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发展风险;提高创业项目“准入”门槛,采取动态的“奖、补、转、停”发展性评价机制,实现创业项目的优化、整合和分流。

  最后,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秦兴方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提出了讨论“富民”这一话题更应该关注其时代特点和扬州特点,应注重思考“富民”中的“民”指的是何种“民”;“富”的内涵是什么,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富”进行解读;以及怎样实现“富”, 政府和社会组织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等问题与思考。

来源/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