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社科视窗

打开世界花园 呈现云南大美

时间:2021/10/12 14:50:37|点击数:

  10月9日,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世界花园彩云南》新书发布会在昆明举行。

  这是一本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献礼图书,是大美云南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也是一份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解读生物多样性保护云南实践的时代密码;更是一份在美美与共的美好图景中,向世界捧出的一份礼物。

  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三个问题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地理景观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生物多样性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在多样性和特有性方面也在全世界极为罕见。

  近代著名植物学家、曾任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园长的威尔逊,基于自己在滇西北和川藏地区的考察经历,惊叹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植物种类及其对西方园林园艺发展的巨大贡献,将中国赞称为“园林之母”。然而,云南的美不仅是自然天成,更是人类奇迹。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这是大自然赐予云南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

  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编著出版的《世界花园彩云南》,不仅展示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物种之美、天地之美,更重要的是该书围绕COP15主题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全面系统地解答了“为什么云南是世界花园”“这个世界花园里有什么”“如何建设好维护好世界花园”的核心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全景式集中向外界宣介云南作为“世界花园”的独特魅力,展示云南在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方面,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绿水青山、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省社科院院长杨正权介绍,建设“世界花园”,是云岭大地各族群众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世界花园”是基于云南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资源禀赋,在尊重历史和充分肯定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基础上对云南的准确定位和新描绘,代表着西方乃至世界对中国西南,尤其是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世界地位及其历史形成的高度赞誉与认同。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各民族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发展定位,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毗邻的周边国家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效。各族群众顺天应时、敬畏自然、合理利用资源,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共生模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态文化。这些民族生态文化,在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上高度耦合,成为中华民族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OP15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大会既是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的世界性盛会,同时也是向国际社会大力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成果,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这样的重要时刻和重要平台,向世界讲好云南的生态建设实践,是云南社科学界的重要作为与时代担当。该书深刻阐释并展现了“世界花园”的云南魅力,为新时代讲好云南故事进而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了云南智慧。

  新书发布会上,专家们指出,《世界花园彩云南》的启示在于:世界花园内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割裂的,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关系。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才能守住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守护包括人类和其他生命体在内的地球生命圈的共有家园——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生动阐释云南的美丽芬芳

  《世界花园彩云南》一书从“山水之美”“生物多样性之美”“和谐之美”“美美与共”四个维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云南作为世界花园的美丽与芬芳。全书32万字,配有200余幅精美图片,生动展示了云南风貌独具的大美形象。

  云南人民出版社社长赵石定介绍,这本书是此前刚刚发行的《生物多样性云南史料辑校》的姊妹篇。两本书在设计风格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内容上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一本反映云南生物多样性的历史之深远,一本展现云南生物多样性当下之情况。一脉相承中,体现了省社科院为了迎接COP15所作出的智库担当和先行努力。

  美丽、真知、笃行与精细在这本书中一一呈现。

  全景式呈现云南的大美,从打开的第一页开始,高山、峡谷、河流、草地、湖泊,蓝天、白云、雨林、花海就在眼前徐徐展开,其中点缀着一幅幅关于珍稀物种的特写镜头,把云南一次次推向高光。

  深度展现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真知。本书对云南物种和生态环境有很多客观的纪实。这些纪实的文字和丰富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云南为什么被称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世界花园”。在阅读本书中,我们知道了大部分绿绒蒿一生只开一次花;知道了云南天然药物资源占全国种数的51%,居全国首位;知道了云南野生菌有2个门11个目35个科96个属850多个种,占世界的43%,占全国的91%,也是居全国首位;知道了云南按照三个梯次四个层面可划分为50个典型景观类型的复杂的景观谱系……如此种种,既是一本云南生物多样性科普书,又为我们厘清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的家底。

  突出体现云南省委、省政府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笃行。居住在云南的26个民族,自古就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与文化。省委、省政府在继承传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政策,特别是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在全国率先颁布了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党的十八大以来,2013年就在全国较早发布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2012-2030年)》,《云南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方案(2016-2020年)》《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2017-2030年)》等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195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至今,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66处,其中国家自然保护区20处,尤其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为中国和世界打造了物种基因保护的诺亚方舟;多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河(湖)长制,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付诸行动。同时,作为国际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坚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了与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的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可以说,除了云南本身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和重点区域而外,正是这些卓有成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云南才被习近平总书记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才得到了国际社会高度认可,才把COP15放在美丽的云南召开。

  本书的编写也体现了用心用情,除了图文并茂,还在文中穿插了很多散文,选用了冯至、汪曾祺、拉木·嘎土萨的美妙文字,穿插了很多关于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的新闻报道、科普文章,增加了层次感、节奏感,丰富了本书的阅读体验。

  这是一本向世界呈现云南的大书,是打开云南的最美方式,蕴涵其中的,是守护人类的诗和远方的共同愿景。

  本报记者 吴清泉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