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重大研究项目开题
时间:2017/8/21 19:52:15|点击数:
2017年8月17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团队“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在我院18楼会议室开题。开题会邀请了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级)郭辉军、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聂元飞、省民委副主任马开能、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梁基、省委政研室经济处主任科员马维利、省国土资源厅综合处主任科员马天泽、省民委办公室副主任尤翔、省环保厅总工程师杨永宏、省水利厅水文局副总工谢永红以及省林业厅计财处工作人员罗婷等专家进行了咨询。参加开题会的还有杨正权副院长、边明社副院长、任仕暄处长、石高峰所长、郭家骥研究员以及团队首席专家李永祥研究员和二十多位团队成员。
会议由边明社副院长主持,在介绍了双方人员后,首席专家李永祥研究员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设想,指出团队试图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也深入挖掘云南深厚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总结出具有云南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现状研究、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题研究等,并表达了我院“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研究团队与各相关部门的合作期望。
杨正权副院长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对团队的领导与首席专家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对我院的四个创新团队都进行了介绍。希望与会各位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然后,针对团队的开题报告,指出团队的研究应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进行研究,应提供云南模式与云南经验,总结提炼云南的亮点。其次应紧扣云南现状,依托云南的省情。再次应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在此基础上思考云南要如何创新与发展。四是云南作为边疆省份,应与总书记所提的三个定位,即排头兵应与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结合起来研究。同时要思考在云南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背景下,生态共同体是否可提?也要思考临近的国家,澜沧江、湄公河区域,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与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有什么关系?五是要思考跨境的生态合作研究、中国西南生态屏障的建设、生态城市建设以及海棉城市建设等等。
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梁基认为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没有达到拐点,我们的成熟度与前期投资与积累是不够的,这就给我们后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困难。在后期积累积淀不深的程度下开展研究,便缺乏了这一背景下的理论支撑。作为农业厅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便非常需要理论支撑来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因而团队应致力于搭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框架。
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聂元飞认为我院创新团队的跟踪研究非常好,如果仅由一个部门来说是说不清楚的,但由我院综合组织各单位的团队进行研究非常重要,所以我院成立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团队意义重大。而团队的立足点应在生态建设的难点、突破点上,要把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清楚。聂主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有两个含义:一是云南的生态质量要在全国排头,二是生态文明方面的建设与举措要在全国排头,所以应加强理论阐释。随后,聂主任就云南现存的如碳排放、气候变化、有害生物入侵、生态屏障建设、城市综合管理、垃圾处理等生态问题进行了剖析,建议团队的研究应以揭示问题为主。
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级)郭辉军表示我院建立四个创新团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林业厅会积极配合项目研究,落实在行动上。建议创新团队一要发挥社科院的优势,在生态文明研究中包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要研究习总书记的生态思想与理念,回答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三要思考排头兵的实现路径。四要研究生态文明的内涵如经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环境、生态建设,制度以及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等问题。五要借鉴生态文明的国际经验。六要慎提新概念。七要依据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改革方案,以科学研究引领政策。
省环保厅总工程师杨永宏认为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应把真实的问题反映、暴露出来。“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之间相互关联,不是孤立的,应从理论与现实上厘清这些关系,才可以指导各方面制度、改革的安排。二是专题要聚焦,要有典型性。提出了如生态红线与空间管控的矛盾,保护缓冲区与执法细则的矛盾,国家资源与空间管控保护的体制机制研究,河流、湖泊以及文化、伦理与生态文明历史的研究与发掘等等问题。少数民族生态历史思想等,总结提炼是有意义的。三是应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一起合作开展研究。
省民委副主任马开能在解释了生态文明广义与狭义的理解后,认为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定位”之间既是并列也有递进的关系,有宏观战略也有具体策略,是从全面到具体的关系,应厘清三者定位的内涵与逻辑。二是课题研究应就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总结出普遍指导意义,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问题导向上,很多问题可以从生态文明建设这样一个大的语境切入具体工作,这样的指导意义就非常重要。建议意见的研究应切合实际,切合党委和政府重大的战略。还要充分动员社会的广泛参与,从系统内部拓展到系统外部,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讨论。
省水利厅水文局副总工谢永红认为应在发展中体现文明。虽然水利工程有些破坏了生态环境,但如牛栏江调水工程,滇中调水工程的生态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省民委办公室副主任尤翔主认为团队研究一是要注重制度建设,如生态补偿。二是研究的视野应拓展生态共同体,如可运用经济学方法从可操作层面研究共同体的分担机制。三是突出个案研究与实证研究。
省国土资源厅综合处主任科员马天泽认为团队一是要定位研究目的。二是研究的核心还是平衡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三是研究方法应摸清省情,立足云南,结合实际开展研究。如生态红线与补偿机制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四是研究成果应影响决策。五是团队研究应指导实践。
省委政研室经济处主任科员马维利认为研究应突出云南生态与旅游业共处、共生的内容。
最后,边明社副院长做了总结发言,在感谢了各个部门的参与后,提出团队应认真吸收建议与意见,聚焦理论问题,深化专题,科学分工。并希望各部门能够积极参与研究。
通过开题,团队与各相关部门建立了联系,汲取了各部门的研究意见与建议,为团队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来源/作者:刘婷/文学所 责任编辑: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