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所属外宣期刊《中国报道》刊发我院学者理论文章
时间:2014/5/9 9:57:11|点击数:
2014年4月,“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开幕,应中共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所属外宣期刊《中国报道》的邀请,我院人事教育处副研究员李汶娟围绕亚洲文化交流,为《中国报道》2014年第5期封面报道撰写理论文章《未来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文章提出:中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于发展双方关系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构建“文化丝绸之路”可以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共同打造互融互信的“亚洲文化共同体”。
在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伊始,以文化对话方式开启双方友好关系的新旅程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通过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
中华文明渊远灿烂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中国与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独特的地缘优势造就了中国独具一格的文化外交战略,而辉煌的人文历史则传承了传统的文化外交战略。中华文化与亚洲各国文化同属东方文化,相比西方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近些年,中国以和平崛起的大国姿态,以传播“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以及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文化内涵和理念,化解外界针对中国各种论调的负面影响,取得了硬实力无法实现的外交效果,积极为区域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也注重发挥自身作用,塑造文明、进步、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另一方面,亚洲国家众多民族同根同源,文化脉络上具有相似性,历史上中国就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文化交流渊源悠远。
中国和东南亚等周边国家交往较早,历经多个朝代的“丝绸之路”加深了与这些国家间的密切往来,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贸易、文化、移民、宗教、语言、民俗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和融汇,也为如今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往奠定了基础。
“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提出后,中国丝绸之路战略不断升温。但不可否认,人文交流支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软因素。通过扩大民间文化的交流往来,可加强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搞好各个领域合作,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而文化的交流是拉进国家间、民族间距离的最好方式。构建“文化丝绸之路”可以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另一方面,中国需要不断增强国家软实力,包括提高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凝聚力,发挥文化是国际体系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国际话语权。同时,也要注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主权。我们要对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有正确的认识,对本民族文化抱有自信心,深刻理解自身文化的价值。当然,文化自信不等同于文化优越感,在国家的文化交流中,要深刻理解国家的文化内涵。在同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中, 要充分考虑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地缘亲近、文化相似、民族同源的特点。共同打造互融互信的“亚洲文化共同体”。
《中国报道》是由中共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领导,中央直属对外宣传机构中国外文局主管的国家级外宣期刊。是新中国第一本世界语刊物,也是我国最早的对外宣传刊物之一。以时政经济报道为主,关注并解读国家重大政策及政策动向;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变革与发展进程,充分展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成就;发挥媒体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及时报道并深入剖析热点事件与现象,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以全球视角透视中国经济领域重大举措和瞩目人物,提供国内外权威经济观点和主流价值观。
(人事处 供稿)
来源/作者:人事处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