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云研究员为民族学所党支部讲授“建设生态文明,担当人类命运”党课学习讲座
时间:2018/5/17 10:18:18|点击数:
2018年5月16日,民族学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郑晓云研究员为支部全体党员讲授“建设生态文明,担当人类命运”的主题讲座。围绕当前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民族学所党支部一方面加强党章、宪法、习近平治国理政、十九届三中全会的系统学习,另一方面注重将科研研究与党建紧密结合,开展党课系列专题讲座,强化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聚焦省、市或自身研究领域,进行政府决策咨询建议的撰写。
郑晓云研究员讲授“建设生态文明,担当人类命运”的主题讲座
郑晓云研究员首先对生态文明的定义、内涵和要素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生态文明是一个统摄人类历史中有关物质技术、精神信仰、社会行为、制度文化等多层面的概念。结合全球和中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郑晓云研究员指出我国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是时代的呼唤,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的一个关键阶段、人类面临可持续未来的重要抉择的节点上必须要采取的步骤,是关乎当代和子孙未来的生存大计。紧接着,讲座回顾了生态文明提出的历史,从党的十七大到十九大,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的系列讲话进行了系统学习。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使得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八大上升为党的中心工作之一,写入了党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中心内容,明确文明建设的制度性要求。十九大明确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民族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理念,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任务。最后,通过世界生态建设的成功案例及生态研究前沿理论,郑晓云研究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此次讲座郑晓云研究员重点对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进行了历史追溯和特点分析,归纳总结出六大特点。一、将生态环境提高到影响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将生态环境作为人民的基本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三,强调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四、统筹协调保护自然与发展之间关系的绿色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中国将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五、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保护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六、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通过此次生态文明专题讲座,民族学所全体党员同志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总书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系统学习。进一步明确了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进一步理解了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来源/作者:民族学研究所/李红春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