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处所动态

农村发展研究所重访“云南三村”

时间:2013/3/19 11:14:47|点击数:

  70多年前,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为延续江村经济调查的农村研究思路,以及进一步探索内地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土地问题在农村的重要性和相关的制度变迁,寻找改革内地农民生活状况的办法,曾同张之毅在云南的禄丰、易门、玉溪开展农村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云南内地农村调查的三本报告:《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和《玉村农业和商业》。1978年三个报告合成为《云南三村》一书出版。

  如今距离当年费老所调查的时间已经过去70多年。在这70多年间,这三个村庄的社会经济状况较之过去发生了哪些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村子出现了哪些发展和变化?呈现出哪些特点?三村未来的发展路径和趋势将会如何?我们今天的研究者应该如何学习、继承老一辈学者们的研究精神、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等方面等?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以及对老一辈社会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我们重访了“云南三村”。

  2013年3月11—13日,农村发展所组成的“云南三村”调查小组,对费老当年所调查的“禄村”、“易村”和“玉村”进行了重访。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这三个村子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显示出了发展上的差距。如果将三个村庄放到社会变迁和城市化过程中来观察,他们与现代城市距离最近的是“玉村”,其变化最大;其次是“禄村”,最远的是“易村”,相对较为落后。


考察组在禄村费孝通住过的屋前与当年的房主人后代合影

  “禄村”、“易村”、“玉村”只是当年费老为了调查研究方便所取的学术名称。“禄村”实则为,楚雄州禄丰县金山镇大北厂村委会。“易村”则为楚雄州禄丰县恐龙山镇九渡村委会下的李珍庄自然村。“玉村”是玉溪市红塔区玉带路街道办事处,即中卫社区村委会。


考察组在易村原造纸作坊前合影

  3月11日调查组对“禄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大北厂村委会现有农户880户,有乡村人口3349人,其中农业人口3349人,劳动力2191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田被征用,人多地少的问题愈发突出,各家各户都自觉地为剩余劳动力找出路,因此全村的打工经济十分发达。


考察组在易村张之毅写作《易村手工业》的屋前合影

  之后,我们前往“易村”进行调查。初到李珍庄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费老当年所描述的大片的竹林。正是因为李珍庄星宿河畔所拥有成片的竹林,才使得这里当年的土纸制作发达。如今竹林还在,但是李珍庄的村民们早已不再依靠土纸作坊谋生了。这主要是所造出来的土纸没有销路,而且造纸工序繁多,劳动力成本高。村民们如今主要依靠种植大棚蔬菜,在收入和生活上均有较大的改观。


禄村费孝通当年住过的房屋

  结束“易村”的调查,我们来到了“玉村”。面前的“玉村”与费老笔下的“玉村”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城市化的进程,中卫社区已经融入城市发展圈,农民转为居民,昔日的农业经济已经逐渐向工商业经济转变。中卫共有9个居民小组。1-4组借助靠近玉溪市商业中心的区位优势,将村内大量的集体所有的土地出租用于商用,在中卫社区内建起了食品批发市场、酒店、家具卖场等;另外各家的民房,也在发挥着多种功能,一楼为商铺,二楼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三楼才是自家居住,这一部分村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万元。5-9组因距离商业中心稍远,所以还保留部分农田,部分村民依靠种植蔬菜为生,城市化对这部分村民的影响没有前者直接。

  短短的三天,虽然我们对“云南三村”只是作了一个走马观花似的重访,说不上对三村有多少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但这是一个重要的开端。这些村子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的变化,既反映出时代前进的步伐,又带有各自的特点,并且在今后的发展中面临各自不同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云南三村的变化,也是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他们发展中的差距,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农村复杂多样情况的一个写照。


今天的玉村已经融入城市圈  李立纲/摄

  如今“三村”的变化有太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目前学界对三村已经开始作一些重访性质的研究,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而且对三个村庄的重访研究也是不平衡的。“云南三村”既是历史上的社会学研究对象,也是今天农村发展研究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三村已经成为学术名村,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但我们希望也能成为新型农村发展某一方面的一个典型。我们将持续对三村进行关注和调查。

  (农村发展研究所 张云熙供稿/图)

来源/作者:农村发展研究所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