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村发展报告2013—2014》于2014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
时间:2014/9/3 17:48:20|点击数:
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负责编写的主题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的《云南农村发展报告2013—2014》于2014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本书主要对10年来我省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的农村医疗保障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全书由总体研究报告、主题综合报告、主题专题报告、案例报告及大事记等五个部分组成。整本书是建立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相关部门走访调研、涉及16个地州11个村落的问卷调查、案例点实地调查等基础上完成的。其中有政府部门、卫生管理部门、医院、公共卫生及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学者和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从不同学科视角、不同立场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该书首先对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总体回顾和展望,在此基础上以政府、医院和农民群体三个不同利益主体对该制度的评价、民族贫困山区新农合的可及性现状、云南省新农合补偿机制的调整与完善、推进云南省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等四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施的成效、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本书还选取了开远、沧源、昆明、禄丰等四个不同地区作为典型案例,重点从措施、模式、亮点的不同来呈现“新农合”这一制度在云南省不同地区的具体实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启动至今已走过了10个年头。我省从2003年7月起在全省20个县(市、区)展开试点工作,并于2007年在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面推行,新农合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开展十年来,云南省通过加强政府组织引导,保证财政投入,省级财政资助参合解决特殊群体农民的参合问题,使全省参合率稳步提高,筹资标准逐年提高。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办法,规范新农合运作,推行门诊总额预付、住院床日付费、单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确保了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通过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全省统一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省联网和自动审核报销,做到了管理科学化,新农合运行机制基本完善,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保障范围等方面逐年提高,初步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新农合”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保障资金缺乏、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医疗保障城乡差距大、医疗救助的范围相对狭窄,层次较低等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发展尤为迫切。
十八届三中全会议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便是其中一项。经过10年来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从最初的试点到扩大试点再到全省覆盖推广,从现实反映来看,这项惠农政策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着力推行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得到了全省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我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云南新农合发展的创新之路。并形成了部分在全国有影响、可供鉴定的经验和亮点,为新农合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支持作用。
总体而言,新农合制度在我省的成功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我省26个民族农民健康,减轻医疗负担,解决因病致贫,因贫返贫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束了边疆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成为我省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作者:张源洁 责任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