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刊物 > 《南亚东南亚研究》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时间:2023/4/4 11:09:29|点击数:

  目  录

  政治·外交

  印度莫迪政府“邻国优先”政策研究......谢晓光 杜洞光(1)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日常化及影响......王 凯(16)

  融合与重塑:锡克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曲金帅 涂华忠(30)

  印尼的印度洋政策:利益、挑战及特点......时宏远(43)

  近期美国智库的南海研究:观点、特点及影响力......庞卫东 于向东(61)

  近年来越南国防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分析......范亚珍(76)

  规范与利益:2011年以来欧盟对缅甸政策的调整......魏益帆(89)

  经济·区域合作

  东南亚最不发达四国经济发展进程与前景......王 勤(105)

  姜景奎专栏

  古代中印战争——另一种文明交流史......廖 波(116)

  印度华人的“阶序化”现象及其情感与文化认同......蔡 晶(129)

  历史·文化

  柬埔寨布农人的土地问题:权益变迁与观念重塑

  ——以蒙多基里省S社区P村为视角......王闪闪 高志英(139)

  

内容摘要

  

印度莫迪政府“邻国优先”政策研究

  谢晓光 杜洞光

  摘要:印度始终强调“和平稳定的周边”,自冷战结束后便提升了对周边邻国的关注,将南亚邻国置于外交政策中的优先地位。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出于抵御中国扩大南亚影响力的体系刺激因素、领导人莫迪对体系刺激做出的意象认知、印度特殊战略文化的思想源流以及将外交“联邦化”的国内制度因素等综合考量,推出了旨在改善其与南亚地区海陆邻国关系的“邻国优先”外交政策,故“邻国优先”外交政策是新古典现实主义视域下的结果变量。“邻国优先”经过莫迪政府近十年的推动,已与主要南亚周边国家在陆路合作与海洋事业上取得初步进展,这突出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蓝色经济发展与各领域科技合作项目中。但错综复杂的中巴印关系、印度与邻国实力不对称以及自身发展的内外交困等问题将深刻考验莫迪政府推行邻国优先政策的能力。囿于中印两国认知偏差与历史成见,印度的“邻国优先”政策将在安全、经贸与冲突管理事项上对中印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产生持久影响。展望未来,预计莫迪政府会进一步完善其“邻国优先”外交政策,中印关系可能依旧保持不温不火的状态,中印关系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邻国优先”政策将得到强化且与“东进”战略作紧密结合,即便莫迪本届政府下台,其继任者也依旧重视邻国外交。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日常化及影响

  王 凯

  摘要:民族主义的日常化是国家实现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主体民族可以从叙事话语、制度规范和生活实践三个层次推动民族主义的日常化。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积极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日常化。从叙事话语层次,塑造印度教主体民族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从制度规范层次,在全国范围推行印度教特性的政策法令;从生活实践层次,推进日常生活领域的“橘黄色化”。日常化集中反映了印度教民族主义发展演变的新特点,包括从相对隐蔽转向直接公开,从外围边缘走向主流地位;从传统的社会“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社会“自下而上”和政府“自上而下”并行的发展模式;呈现“硬印度教特性”与“软印度教特性”相互配合的两面性。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日常化对印度内政外交产生深刻影响,在国内政治层面,长期占据印度主流意识形态的世俗主义已逐步让位于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民主制度受到持续冲击,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对立冲突不断激化,印度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对外关系层面,推动改变了印度对自身国际地位和外交立场的认识判断,印度对外政策日趋激进和强硬。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印巴关系持续紧张升级,并增加了中印关系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

 

  融合与重塑:锡克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曲金帅 涂华忠

  摘要:锡克教起源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最初仅是莫卧儿帝国旁遮普地区的一个地方性宗教。锡克教的起源和发展既有印度教和佛教的基础,也吸收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思想,时至今日成为了印度全国性的主要宗教之一。虽然锡克教在全球范围内仅有两千多万信众,占印度人口总数的比重也比较小,但是锡克教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却不容忽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近现代印度社会的走向。锡克教打破了印度社会统治、种姓歧视的枷锁,提倡任何种姓的人都应该人人平等,提倡对妇女尊重,冲击了印度教构建的社会秩序、宗教以及文化体系。锡克教见证了莫卧儿帝国不同王朝政权的更迭,其教义融合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思想,对印度宗教、社会以及文化也形成了较大的冲击。锡克教在莫卧儿帝国“王法”与“教法”相互博弈的大背景之下,逐渐由单一的宗教团体演变为宗教与政治结合的团体,与莫卧儿帝国的关系也由缓和走向紧张,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印度社会。对于印度社会而言,锡克教作为本土产生的宗教,不仅融合了各种宗教的教义,在思想和理念上也提出了较大的创新,为印度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崭新的动力。

 

  印尼的印度洋政策:利益、挑战及特点

  时宏远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发展以及海洋作用的不断凸显,印度洋在 21 世纪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印度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尤其是能源,而且还汇集了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线,并充斥着不同形式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印度洋逐渐成为大国竞争和印度洋沿岸国家高度关注之地。印尼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坐落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同时也是东印度洋一支重要力量。印尼在印度洋存在诸多利益,主要包括确保安全利益、增进经济利益、拓展政治利益等。为了维护和增进这些利益,提升在印度洋的存在,扩大在印度洋的影响,把本国建成“全球海洋支点”,实现本国的海洋雄心,印尼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打击非传统安全威胁、推进基础设施特别是港口建设、提升海军实力、积极参与印度洋组织活动、加强与印度洋国家合作等。另一方面,尽管印尼采取了很多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印度洋也面临不少挑战,如印尼经济实力不足、海军作用受限、缺乏统一的海洋管理部门等。这些挑战会束缚印尼在印度洋的活动,制约印尼在印度洋利益的促进。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加之长期把战略重心放在国内和东盟,印尼的印度洋政策呈现出鲜明的三个特点,即影响不是非常大、比较注重防御以及警惕性特别高。

 

  近期美国智库的南海研究:观点、特点及影响力

  庞卫东 于向东

  摘要:自 2017 年以来,美国政府在南海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外交活动。总体来看,由于特朗普不太重视东南亚和南海问题,其任内的美国南海政策收效甚微,而受俄乌冲突、中东局势等因素的影响,拜登政府也没有在南海投入太多资源,其南海政策的实施效果仍有待观察。随着南海仲裁案热度的消退,南海局势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美国智库对南海问题的关注度迅速下降,相关成果数量急遽减少。通过总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新美国安全中心、布鲁金斯学会和美国企业研究所关于南海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可以看出,尽管涉及南海研究的智库学者出现了“新老交替”和“老带新”的局面,但各主要智库关于南海问题的立场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共同性的趋势是建议美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灰色地带”研究是美国智库近年来关注的一个重点,已引起美国军方的高度关注。通过文本分析和总统个人倾向分析基本可以判断:智库更容易影响政治和哲学理念相近的政府,即保守派智库对共和党有较大影响力,自由派智库对民主党有较大影响力。同时,政府的外交战略和总统个人的喜好也会对智库研究形成反向影响。具体而言,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南海问题上对拜登政府有较强影响力,智库对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几乎没有影响力。

 

  近年来越南国防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分析

  范亚珍

  摘要:受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区域内安全依赖减少、东南亚安全格局复杂化、中美竞争博弈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越南国防政策进行了如下调整:积极修订《国防法》,提出“海上全民国防阵势”新概念,完善青少年国防安全、边疆教育基础教材,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国防预算优先投资边境地区与海岛,在“全面”与“全民”国防中实现军事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协同发展;同步加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应对与合作,将非传统安全问题视为安全合作首选,大力监管和抵御网络安全问题,提高非传统安全防御能力;针对南海问题,采取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的应对策略,一如既往践行南海问题“东盟化”“国际化”的整体趋势;积极推行军工合作新模式,借军队现代化、军备科学化发展契机促进军工产业先进化、合理化发展;战略上,将外交与防务紧密结合,建立全方位、多元化防务合作体系。越南国防政策灵活周密的调整,充分体现出小国战略的柔韧性及主动性,有效推动越南国防综合实力的提升,对东盟成员国提高国防安全防御能力、区域治理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规范与利益:2011 年以来欧盟对缅甸政策的调整

  魏益帆

  摘要:从 2011 年到 2021 年,欧盟的对缅政策经历了“开放—冷却—制裁”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始终突出“民主”“人权”“良治”等规范理念,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欧盟对缅政策的调整,根本原因在于欧洲总是按照自己的目标和标准来看待缅甸内部的局势变化和政经改革。总的来看,欧盟非常注重对缅甸的人道主义援助和意识形态、政治机制的输出 , 并借助东盟机制来对缅甸展开接触和施加影响。本质上,欧盟对缅政策属于规范性外交的范畴,这和欧盟对西巴尔干、非洲等国家的政策拥有相似的价值导向。考虑到实际情况,欧盟有时候也会把握规范性要求与现实利益的微妙平衡。与美国、日本、东盟等国际行为体相比,欧盟对价值规范的考量远大于商业投资利益。不过,由于缅甸转型进程曲折、复杂,再加上欧盟对缅甸出现片面认识及政策目标和现实环境之间的落差,欧盟对缅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基于上述因素,在当前缅甸的新形势下,欧盟对缅政策的选择空间进一步缩窄。

 

  东南亚最不发达四国经济发展进程与前景

  王 勤

  摘要:东南亚最不发达国家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和东帝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成为战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落伍者”。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起,东南亚四国政经形势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格局性变化,老挝率先推行革新开放政策,缅甸军人统治向民选政府转型,柬埔寨洪森政府执政后推出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东帝汶独立后积极实施经济多元化政策,并取得一定成效。近三年,东南亚四国经济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先后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2021 年,除缅甸外的东南亚三国经济呈现出复苏的迹象。2022 年,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均保持了持续复苏的态势,缅甸经济仍深受国内政局动荡和西方制裁所困。尽管东南亚四国均已超过了世界银行的低收入国家标准,但仍处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之列。近二十年来,东南亚四国对标联合国标准,致力于摆脱最不发达国家,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疫情的冲击拖延了这些国家“摘帽”的时间。今后几年,将是东南亚四国摆脱最不发达国家的重要窗口期,谁将率先从最不发达国家中毕业更值得关注和期待。

 

  古代中印战争——另一种文明交流史

  廖 波

  摘要:传统观点认为中印古代文明交流是和平的交往,但事实上中印两大文明板块间在古代也发生过战争。文忠攻罽宾是史书记载的中印文明板块间的第一场战争。汉代琉璃传入中国,罽宾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精美的琉璃器物通常是作为“贡品”敬献的,这和汉武帝时期罽宾被汉朝羁縻有着直接的关系。大月氏和汉朝之间也有过战争,大月氏对佛教传入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关于贵霜帝国的创建者,有“大夏说”和“大月氏说”两种说法,其中“大月氏说”更合理。大月氏建立了贵霜帝国,把中华文明的元素也融入了印度。唐朝的王玄策四使天竺、擒阿罗那顺,极大地促进了中印文明交流。王玄策能建功异域,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大唐的政治军事影响力,但也和他出色的意志品质以及杰出的外交、军事能力有关。吐蕃王朝鼎盛时期,赤松德赞曾征伐天竺,一度占领恒河北岸,推动了藏地佛教的兴盛。中印文明板块间的战争还包括蒙古西征时期对印度河流域的入侵。而唐代唐蕃双方关于勃律的争夺应该算作中华文明板块的内部冲突。古代中印战争,其往往起到了扫清两大文明板块交流的政治和地理障碍的作用,使得东西交通更加便利,官方及民间的往来更加通畅,从而大大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印度华人的“阶序化”现象及其情感与文化认同

  蔡 晶

  摘要:华人移民印度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但其在印度社会的发展并不理想。在传统印度教社会按照阶序原理统合和分割的社会形态下,印度教徒接纳并包容华人移民的存在,但同时倾向于将其固定于阶序链条底端,使之成为“事实上的种姓集团”,并以社会隔离的逻辑不与之通婚和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华人也被“涵括”进印度教社会结构体系,成为阶序人社会中的一个特定角色,在阶序链条中有其特定的位置,且很难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华人和印度教徒的族群边界被凸显和固化了,印度华人无法通过充分的社会交往融入印度教社会,亦难以通过信仰改宗实现新的印度教社会认同。因此,印度华人在形式上嵌入印度社会体系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相应的身份与角色,借此获得了印度社会的合法成员资格,并进而形成了某种趋同的行为模式,如职业世袭、内婚和社会交往的界限等,这一心理与社会过程,可以看作华人在印度社会的“阶序化”过程。这既是华人面对印度社会主流文化传统造成的社会隔绝的一种反应,也是华人在印度社会文化传统和自身文化传统双重影响下的生存状态。不仅反映了华人基于生存需要的生存策略选择,也凸显了华人基于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族群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特点。

 

  柬埔寨布农人的土地问题:权益变迁与观念重塑——以蒙多基里省S社区P村为视角

  王闪闪 高志英

  摘要:近年来,柬埔寨为了进行高效的土地开发和管理,实施土地租赁制度和森林资源开发许可制度。经济特许地制度的实施,对包括文化和身份以自我生存和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布农人在内的原住民群体产生了显著影响。随着原住民群体的生计转型,他们的生计脆弱性在增加,原住民聚集社区内部也出现了收入不平等、土地集中和社会分化等现象,加上政策不连贯导致原住民的土地纠纷问题愈发凸显。通过对柬埔寨蒙多基里省森莫诺隆市乔西玛区 S 社区 P 村布农人的线上线下调查和已有文献的分析,对布农人的土地使用方式和享有的土地权益变化进行梳理,可以了解因土地开发导致的布农人生计转型和文化变迁,解析原住民群体在土地开发中的现状及社会文化变迁中面临的张力,揭示柬埔寨布农人土地纠纷的根源问题:即布农人传统土地观念与实际享有土地权利间出现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柬埔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和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政府、经济特许地开发者、原住民群体均需要反思当前土地开发模式中的角色与定位。

 

  《南亚东南亚研究》投稿电子邮箱为:nydnyyj@126.com。来稿请附上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学位、职称、工作单位、电话和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及电子邮箱等个人信息以便联系。

来源/作者:《南亚东南亚研究》编辑部 责任编辑:张雪